《鄭州市失業保險條例》已經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4年12月22日通過,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于2005年3月31日批準,現予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鄭州市失業保險條例
(2004年12月22日鄭州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5年3月31日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務院《失業保險條例》和《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下列用人單位和職工:
(一)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及其職工;
(二)各類事業單位及其職工;
(三)使用事業編制人員、勞動合同制工人和其他工勤人員的國家機關及其該類員;
(四)社會團體及其專職人員;
(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
(六)有雇工的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雇工;
(七)使用無軍籍職工的駐鄭部隊機關、事業單位及其無軍籍職工;
(八)外地駐鄭機構及其未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
(九)境外企業駐鄭代表機構及其中方員工;
(十)使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單位及其農民合同制工人;
(十一)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用人單位及其職工。
第三條
用人單位及其職工應當依法參加失業保險,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失業人員依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第四條
失業保險遵循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
失業保險應當與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再就業服務相結合,鼓勵、支持失業人員自謀職業。
第五條
市、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失業保險工作,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規定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失業保險工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承辦失業保險業務的機構(以下簡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具體承辦失業保險工作。
財政、審計、工商、稅務、統計、民政、人事等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失業保險工作。
第二章 失業保險費征繳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規定到市或縣(市)、區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登記手續,參加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化或者用人單位繳費義務依法終止的,應當自發生變化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原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第七條
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應參保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按照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用人單位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用人單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或者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無法核定的,按照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職工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六十計算。
第八條
用人單位的失業保險繳費基數應當經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核準。繳費基數核準后,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繳費時間和方式,及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用人單位繳費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手續。
第九條
失業保險費應當以貨幣形式全額繳納,不得減免,不得以實物或者其他形式抵繳。
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由其所在單位代扣代繳。
第十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辦理失業保險費緩繳手續,核定緩繳期限:
(一)人民法院已受理破產申請,進入法定整頓期間的;
(二)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實行關停整頓的;
(三)生產經營連續三年發生嚴重虧損,連續六個月以上無力支付職工最低生活費的;
(四)全部生產線停工十二個月以上,且無其他經營性收入,或者雖有其他經營性收入但連續六個月以上無力支付職工最低生活費的;
(五)因不可抗力造成嚴重損失,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申請緩繳失業保險費,應當提出補繳計劃,失業保險費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六個月。緩繳期內免收滯納金。
失業保險費緩繳期滿,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補繳計劃足額補繳失業保險費。緩繳期滿后,用人單位未按照補繳計劃足額補繳失業保險費的,自緩繳期滿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逾期拒不繳納或者緩繳期滿未按補繳計劃足額補繳失業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征繳。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成建制轉移或者職工在職期間轉換工作單位的,失業保險關系隨之轉遷,用人單位或者職工應在遷入地繼續繳納失業保險費,其轉移前后的繳費時間合并計算。用人單位、職工轉出前繳納的失業保險費不轉移。轉出地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應為轉出單位或者職工開具失業保險關系轉遷證明。
第十三條
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建立用人單位和職工的繳費記錄,完整記錄用人單位和職工參加失業保險、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情況,并作為確定失業人員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資格、期限的重要依據。用人單位和職工有權查詢繳費記錄。
用人單位應當每年向職工公布本單位全年失業保險費繳納情況,接受職工監督。職工發現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或者投訴。
第三章 失業保險基金管理
第十四條
失業保險基金由下列各項構成:
(一)用人單位和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
(二)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按規定收取的失業保險費滯納金;
(四)財政補貼;
(五)社會捐贈;
(六)依法納入失業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十五條
失業保險基金用于失業人員的下列支出:
(一)失業保險金、一次性生活補助金;
(二)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醫療補助金、生育補助金;
(三)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和其供養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四)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職業培訓、職業介紹補貼;
(五)國務院規定或者批準的與失業保險有關的其他費用。
第十六條
失業保險基金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管理。失業保險基金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存入失業保險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有關財務、會計制度。
失業保險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侵占、截留、坐支或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財政收支。失業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依法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
第十七條
失業保險基金收支的預算、決算,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編制,經同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復核、財政部門審核,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八條
失業保險基金不足支付時,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使用省級失業保險調劑金;調劑后仍不足支付時,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保證及時足額發放。
第四章 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與職工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含聘用關系,下同)的,應當為職工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書面告知其有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并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七日內,將失業人員的名單、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等材料報送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有檔案的,應當一并報送。
職工失業后,應當自用人單位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送達之日起六十日內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