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詩 登臺望秋月,這是一首雜言詩,詩的作者是南北朝時期的詩人沈約,是作者比較著名的一首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和賞析,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八詠詩 登臺望秋月原文: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照耀三爵臺,徘徊九華殿。九華碡瑁梁,華榱與壁?。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
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居人臨此笑以歌,別客對之傷且慕。
經衰圃,映寒叢,凝清夜,帶秋風。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天衢而徒步,轢長漢而飛空。隱巖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閑階悲寡鵠,沙洲怨別鴻,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余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
翻譯:無
主題:
全詩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著重圍繞“登臺望秋月”這一題目,渲染“三爵臺”、“九華殿”等宮廷建筑的豪華。第二部分是“望秋月”這一主題的展開部分。第三部分從各個方面描寫秋月的特征。最后部分才是作者自己的抒情。 此詩通篇都是對秋月的鋪張揚厲的反復描寫,在語言風格雖未脫齊梁的綺麗之風,但還沒有過分地雕金鏤采,在豐茂的詞藻中仍能透露出一股清新的氣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聲律安排上相當講究,聲韻和諧,節奏感很強。
賞析:
此詩系沈約《八詠詩》中的第一首。公元494年(南齊隆昌元年)沈約任東陽(今浙江金華)太守時,作《八詠詩》于玄暢樓,時稱絕唱。到了宋代,玄暢樓因此詩而被改名為“八詠樓”。
《八詠詩》以八首雜言體的歌行組成,各首均以一句五言為題!兜桥_望秋月》以下的次序是:《會圃臨春風》、《歲暮愍衰草》、《霜來悲落桐》、《夕行聞夜鶴》、《晨征聽曉鴻》、《解佩去朝市》、《披褐守山東》。分別以秋月、春風、衰草、落桐、夜鶴、曉鴻、朝市、山東為描寫對象。
《登臺望秋月》是《八詠詩》中頗有代表性的一篇,它的藝術特色可以反映出《八詠詩》的基本風貌,F對它略作一些分析。
全詩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著重圍繞“登臺望秋月”這一題目,渲染“三爵臺”、“九華殿”等宮廷建筑的豪華。“三爵臺”是傳說中神仙所居,“九華殿”是漢魏時的皇家宮殿,但這里只是泛指高臺、華殿。開頭寫高臺、華殿的雕梁畫檐在月光映照下分外顯得富麗堂皇,接著寫月光穿過繡帳,進入深邃的內室。先經過趙飛燕的居所,回過來又照在班婕妤的床上。這一部分詩人用了一些華美的詞藻,這是齊梁詩壇上的普遍風氣。但由于是寫月光,所以詩中出現的皇宮深院的畫面雖然金碧輝煌,但基本上還是冷色調。這里提到了趙飛燕和班婕妤,這是兩個受到冷落的漢代后妃,她們哀怨孤凄的形象,更襯托出月色的陰冷慘淡。
第二部分是“望秋月”這一主題的展開部分。“桂宮裊裊落桂枝”以下四句表現一個“秋”字。“桂宮”即月宮,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以“桂枝”比喻月光,而桂樹正是秋天開花的樹木。“露寒凄凄”、“晚葉颯颯”和“早鴻離離”都是秋天的景象。“湛秀質”二句表現一個“月”字,以“秀質似規”和“清光如素”來對月亮的形與色進行贊美,似規狀其圓,如素言其白。“照愁軒”以下四句表現一個“望”字。望月的人有各種各樣,處在不同境遇中的人望月時的心緒和感情也彼此有異:輕步于金階的“居人”對之歡笑歌唱;身居愁軒的別客(蓬影)則勾起了對親人的思慕,因而黯然神傷。這一部分的描寫,感情基調同第一部分完全一致。
第三部分從各個方面描寫秋月的特征。“經衰圃”四句寫它的清冷;“隨庭雪”以下四句寫它的皎潔、透明而又像細雨一樣迷蒙,“?天衢”以下六句寫它的活動。?轢,車輪轉動;天衢,天上道路。這里是說月輪或漫步天街,或飛越河漢,或隱身于巖崖后面只露出一半,或被淡云所遮,就像隔了一層帷幌一樣只能依稀看到,或散布于朱庭,光采奕奕,或進入于青瑣(宮門),玲瓏明徹。這一部分在全詩中是最富有想象力、描寫最生動的部分。
最后部分才是作者自己的抒情。這時作者遠離家鄉,在外地做官,面對秋月,思鄉之情自會油然而生。因明月而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是古詩中常見的主題之一,這里作者也是因“望秋月”而聯想到自己形單影只,于是便產生了“悲寡鶴”、“怨別鴻”這種孤獨心情。“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兩句同樣如此。在作者想象中,蔡文姬和王昭君的思念故鄉也是因“望秋月”而引起的。這是古詩中常用的“取譬引類”、“因物喻志”的手法,主要引起末兩句作者自己的感慨:“余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山東”指東陽郡)
鐘嶸《詩品》評沈約作品時有“辭弘”、“意淺”之說,此詩的特點正是這樣。內容上它并無深意,通篇都是對秋月的鋪張揚厲的反復描寫。比較惹人喜愛的是它的語言。此詩語言風格雖未脫齊梁的綺麗之風,但還沒有過分地雕金鏤采,在豐茂的詞藻中仍能透露出一股清新的氣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聲律安排上相當講究,聲韻和諧,節奏感很強,有些句子的平仄安排已類似后世的律詩,如“凝華入黼帳”、“閑階悲寡鵠”等句猶似五律,而“桂宮裊裊落桂枝”二句則儼然七言律句。
《八詠詩》的體裁屬于雜言體,這種句子長短不齊的形式以前多見之于樂府詩和擬樂府詩,沈約此詩是受到樂府詩的影響。此外,它與六朝流行的詠物抒情小賦也有許多相似之處。“經衰圃”以下一大段不論句子形式和描寫方法,都明顯地吸收了賦的特點。正因為這樣,所以前人把《八詠詩》稱作別開生面的作品。
作者資料:
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
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在齊仕著作郎、尚書左丞、驃騎司馬將軍,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太子家令,“特被親遇,每直入見,影斜方出”。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之士,沈約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交好。齊梁禪代之際,他幫助梁武帝蕭衍謀劃并奪取南齊,建立梁朝。曾為武帝連夜草就即位詔書。蕭衍認為成就自己帝業的,是沈約和范云兩個人。蕭衍封他建昌縣侯,官至尚書左仆射,后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晚年與梁武帝產生嫌隙。十二年(513年),憂懼而卒,時年七十三。詔贈本官,賜錢五萬,布百匹。有司謚請謚沈約為“文”,梁武帝道:“懷情不盡曰隱。”故改謚為“隱”。天監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歸葬藺村(今浙江德清縣新安鎮群益村百子堂)。沈約生前與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約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約詩“我有數行淚,不落十余年,今日為君盡,并灑秋風前”,應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寫照。
著有《晉書》一百一十卷,《宋書》一百卷,《齊紀》二十卷,《高祖紀》十四卷,《邇言》十卷,《謚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輯有《沈隱侯集》。
八詠詩 登臺望秋月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詩句、古詩詞,這里都有!
關注微信公眾號:miyu_88,精彩內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