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梅江區、梅縣區、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興寧市。具體名單見下表。
一、梅州所有的區縣名單有哪些
縣別 | 面積 (km2) | 政府駐地 | 下轄鄉級行政區劃 | 郵政編碼 |
---|---|---|---|---|
梅江區 | 571 | 金山街道 | 3個街道、4個鎮:江南街道、金山街道、西郊街道、三角鎮、長沙鎮、城北鎮、西陽鎮 | 514000 |
梅縣區 | 2483 | 程江鎮 | 17個鎮:城東鎮、石扇鎮、梅西鎮、大坪鎮、石坑鎮、水車鎮、梅南鎮、丙村鎮、白渡鎮、松源鎮、隆文鎮、桃堯鎮、畬江鎮、雁洋鎮、松口鎮、南口鎮、程江鎮 | 514733 |
大埔縣 | 2470 | 湖寮鎮 | 14個鎮:湖寮鎮、青溪鎮、三河鎮、銀江鎮、洲瑞鎮、光德鎮、桃源鎮、百侯鎮、大東鎮、大麻鎮、楓朗鎮、茶陽鎮、高陂鎮、西河鎮 | 514200 |
豐順縣 | 2710 | 湯坑鎮 | 16個鎮:北斗鎮、湯西鎮、湯南鎮、埔寨鎮、建橋鎮、龍崗鎮、潘田鎮、黃金鎮、小勝鎮、砂田鎮、八鄉山鎮、豐良鎮、潭江鎮、湯坑鎮、留隍鎮、大龍華鎮 | 514300 |
五華縣 | 3226 | 水寨鎮 | 16個鎮:轉水鎮、潭下鎮、郭田鎮、雙華鎮、梅林鎮、華陽鎮、華城鎮、周江鎮、水寨鎮、河東鎮、岐嶺鎮、長布鎮、橫陂鎮、安流鎮、棉洋鎮、龍村鎮 | 514400 |
平遠縣 | 1381 | 大柘鎮 | 12個鎮:石正鎮、八尺鎮、差干鎮、河頭鎮、中行鎮、上舉鎮、泗水鎮、長田鎮、熱柘鎮、東石鎮、仁居鎮、大柘鎮 | 514600 |
蕉嶺縣 | 960 | 蕉城鎮 | 8個鎮:三圳鎮、文福鎮、廣福鎮、新鋪鎮、藍坊鎮、南礤鎮、蕉城鎮、長潭鎮 | 514100 |
興寧市 | 2105 | 興田街道 | 3個街道、17個鎮:興田街道、福興街道、寧新街道、永和鎮、新圩鎮、羅浮鎮、羅崗鎮、黃槐鎮、龍田鎮、石馬鎮、寧中鎮、徑南鎮、坭陂鎮、水口鎮、黃陂鎮、合水鎮、大坪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 | 514500 |
注:1.1999年11月15日,經梅州市人民政府同意,梅縣程江鎮、扶大鎮各割出一部分成立新城街道辦事處,未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 |
二、梅州所有區縣介紹
全市總面積約159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45.85萬,常住人口438.3萬,市轄2區5縣1縣級市,分別是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和興寧市。
梅江區,別名梅城,地處梅州市中部,因境內的梅江得名,梅江因兩岸多梅花而得名。
梅江區是梅州市政機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區總面積約57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5.75萬,常住人口42.4萬。
區境地勢東南高,東北、西北低,地貌類型以河谷盆地、丘陵和山地為主,銀窿頂海拔高度為1357米,是全區最高峰。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芹洋半島濱水濕地公園、千佛塔、客天下景區、中國客家博物館、梅州學宮和梅州文化公園等。
梅縣區,別名程鄉,地處梅州市中部,三面環抱梅江區,1912年梅州改為梅縣,2013年10月撤縣設區。
全區總面積約250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1.7萬,常住人口54.4萬。
區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以“八山一水一分田”為主要地貌特征,具體類型上盆地、丘陵和山地占比分別為22.5%、55.4%和22.1%。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雁南飛景區(5A)、葉劍英紀念園、雁山湖國際花園度假區和靈光寺等。
平遠縣,地處梅州市北部,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置平遠縣,因地處武平、安遠兩縣間而得名。
全縣總面積約1381平方公里,人口26萬。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南臺山國家森林公園、石龍寨觀佛景區、上舉相思谷景區、別具洞天景區和五指石風景區等。
蕉嶺縣,古稱蕉陽、桂嶺,地處梅州市東北部,因境內的蕉嶺山而得名。
全縣總面積約95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3.2萬,常住人口21.2萬。
縣域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比為80%,河谷平地占比為20%。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長潭旅游區、鎮山國家森林公園、竹海森林公園、興化寺和石寨古村落等。
大埔縣,古稱義招、萬川,地處梅州市東部,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置大埔縣,縣名來源有說法是因縣治所位于大埔村而得名,另一說法是“埔”字意為宜種植瓜果疏麻的平曠高原,因其為面積廣大且適宜種植之地。
全縣總面積約247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6.5萬,常住人口38.6萬。
縣域地勢四周高,中間低,以“八山一水一分田”為主要地貌特征,海拔最高處(明山嶂銀窿頂)高度為1357米,最低處(高陂鎮黃竹居的韓江岸)高度為26米。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泰安樓客家文化旅游產業園、百侯名鎮旅游區、坪山梯田旅游區、陰那山國家森林公園、雙髻山森林公園和茶陽古鎮等。
當地名優特產西巖烏龍茶、大埔青花瓷、大埔蜜柚和大埔烏龍茶均屬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豐順縣,別名嶺東、新陽、揭嶺、鳳里,地處梅州市南部,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置豐順縣,縣治所位于豐順鎮。
全縣總面積約271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3.45萬,常住人口49.5萬。銅鼓嶂海拔高度為1559.5米,是縣域最高處。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龍鯨河漂流、龍歸飛瀑、揭嶺飛泉、銅鼓峰高山旅游區、黃花村鄉村游、韓山生態旅游區、濟公殿、西巖寺和豐順公園等。
五華縣,古稱長樂,地處梅州市西南部,于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置長樂縣,1914年因與福建長樂縣、湖北長樂縣(今五峰縣)同名,改為五華縣,因境內有形似“五朵金花”的五個小山丘,得名五花縣,后因與廣州花縣相似,最后定為五華縣。
全縣總面積約322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52.46萬,常住人口109.3萬。
縣內陸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上以山地丘陵為主,約占總面積比例為90.4%,七目嶂海拔高度為1318米,是全縣最高峰。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天云嶺森林公園、新豐寨旅游景區、奧林匹克體育文化旅游區和益塘旅游風景區等。
縣級興寧市,古稱齊昌府、循州,地處梅州市西部,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置興寧縣,因境內興寧江而得名。
全市總面積約210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16.95萬。地勢上西北高,東南低,海拔最高處(陽天嶂)高度為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高度為100米。
境內風景名勝主要有興寧學宮、玖崇湖溫泉文旅度假區、渡田河生態旅游區、合水旅游風景區、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和熙和灣客鄉文化旅游度假區等。
三、梅州簡介
1:梅州,廣東省省轄地級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與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
2:梅州是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文化旅游特色區、也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梅州地勢北高南低,兼有臺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面積15876.06平方公里,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2015年末戶籍人口為543.79萬人。同時也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700多萬。 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臺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13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中國國內唯一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在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正式落成。同時,世界客僑移民展覽館也開館迎客。
3:梅州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被譽為“世界客都”,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自駕游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