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需改革養老制度
12月2日上午,《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6》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綠皮書建議從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12月3日《南國早報》)
延遲退休事關民眾切身利益,讓民眾從延遲退休中得實惠,有公平的獲得感,是延遲退休方案贏得民心的關鍵所在。
筆者人到中年,我最關注延遲退休后,如果我失業怎么辦?我不是公務員,也不是國企職工,而是民營企業職工。在民營企業上班,既不是終身制,也不是鐵飯碗,企業效益不好,就會隨時下崗。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在上班時可能感覺不到什么,一旦企業效益不好下崗怎么辦?
像我這樣的年紀,眼看就奔50歲,加之文憑缺失,下崗后找工作顯然不是容易的事情。現在企業招聘都要大學生,即便是生產一線,也都青睞年輕人。企業這樣做出于利益考慮,盡管這種做法有許多弊端,但改變企業這種慣常行為不可能一蹴而就。
按照65歲退休,如果我50歲失業,或者55歲失業,找不到工作怎么辦?首先生活來源失去,接下來的現實問題就是養老金怎么辦?個人繳納負擔太重,即便55歲失業,到65歲退休,還有10年時間。這么長時間,養老金由個人繳納,對于一個年紀大的失業者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這就要改革養老制度,讓年紀大的失業者能夠有條件繼續繳納養老金,避免斷保、退保而影響養老。這其中,核心是建立全國統一、由政府承擔主導責任的基本養老制度。所謂基本養老制度,就是不管是公務員,還是國有企業職工,抑或是民營企業職工,還有農民,基本養老待遇相同,而非分三六九等。基本養老制度全國自由轉接,沒有地域轉移障礙。在基本養老制度基礎上,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增加個人繳納養老金的檔次,檔次越高,退休后的養老金越高。由于是個人繳納,費用完全由個人承擔,而非花納稅人的錢,所以,就確保了養老制度的公平。
這樣,年紀大的失業者找不到工作,就能通過基本養老制度,使養老得到保障。因為,基本養老制度主導責任是政府,個人繳納養老金比例不高,失業者完全能夠承受。基本養老制度公平保障了每一個人老有所養,建立在基本養老制度上的個人繳費檔次,保障了有經濟能力的人獲得更高質量的養老需求。兩者互補,實現養老公平。有了基本養老制度作支撐,延遲退休的民眾養老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否則,延遲退休帶來的諸多養老問題,將會變得異常復雜、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