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兩會時,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焦點。據人民網強國論壇“我有問題問總理”統計顯示,有關“養老社保”的話題在提問排行榜中高居第二,僅次于“經濟發展”類話題。有關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年社保領域的改革將有多項突破。
城鄉統籌養老起步
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決定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也規定了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的銜接。
“這兩個文件是社保制度從碎片化走向統一制度的重要標志,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對彌合城鄉鴻溝、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著積極意義。”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本報記者說。
鄭秉文認為,合并新農保與城居保,是向“養老保險體制并軌”邁出的第一步,相比之下,城居保和城職保的銜接則面臨更大的困難。銜接有兩個概念:一是人員在兩個制度里能否自由流動,此次文件解決了流動的問題。二是人的身份轉變后,能否獲得均等的待遇。當農民身份轉換為市民,要想從城居保的待遇轉換為城職保,勢必需要財政介入進行補貼。由于這兩個制度差距較大,且轉換涉及的人數眾多,這對國家財政是相當大的挑戰。因此,政策規定,城居保轉為城職保不連續計算繳費年限。
“目前的制度設計是符合實際的,不對財政形成巨大壓力,不提出過分承諾。”鄭秉文說,“城鄉養老兩個制度間的通道已經打開,至于如何轉換折算則是我們仍需克服的一大困難。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制度的創新,日后能有好的辦法。”
制度公平有待提高
近年來,社保制度的公平性日益成為爭議的焦點。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日前表示,公平性不足導致社會矛盾與社會沖突加劇的風險在不斷積累。從廣受詬病的企業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雙軌制”,到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地區分割統籌情形下的繳費負擔不公,以及城鄉居民社保待遇的巨大差異,都反映了社保資源配置失衡與權益不公的問題。
鄭秉文則認為,民眾對社保公平性的不滿,主要聚焦在私人部門與公共部門人員之間待遇的差異上。他直言:“公共部門不應建立一個獨立的特權制度,而應與企業的養老制度統一起來。如果認為企業制度不太合理,應該去改革、完善這個制度,在改革的過程中加入進來,而不能以制度不完善為由拒絕參加,那樣會引發全社會的批評和對政府的不信任。”
“所有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都要形成改革的共識,不能為了團體的利益,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影響國家的前途。”鄭秉文說。
頂層設計與基層落實缺一不可
在鄭功成看來,加快頂層設計與法制建設,對于建立公平可持續的社保制度至關重要。他指出,過去我們的改革大多是自下而上,鼓勵地方五花八門的創新。但是,地方創新的弊端在于改革長期處于試驗性狀態,而頂層設計更有利于制度的成熟和定型。
作為參與社保制度設計的專家,鄭秉文向本報記者透露,今年、明年將是中國社保制度改革的重要關節點,三中全會部署的關于社會保障幾個重點領域的改革正在積極進行頂層設計,這一兩年內會有重大突破。
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楊娟娟對記者表示,中央改革的好處要讓普通百姓享受到,還有賴于基層的貫徹落實。楊娟娟是來自湖南農村的一位村主任,據她了解,本村大約75%的農民參加了新農保,全都以每年100元的繳費標準參加。他們并不清楚,除了100元的最低標準,實際上還有更多的繳費檔次可以選擇。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將新農保和城居保繳費標準合并為10個檔,在此基礎上又擴充了1500元和2000元的兩個檔,讓民眾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這真是個好消息。如果允許多繳費的話,我相信只要自己經濟水平能夠承受,就會選擇更高的繳費標準,這樣以后每月能領到更多錢。”楊娟娟說。
她坦言,社保政策在農村的宣傳力度還不太夠,要想讓底層民眾都懂得用制度來保障自己的權益,應該加強新政策的宣傳和落實。
更多推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介紹工作及下一步安排
怎么正確使用社會保險卡
百姓期待建立統一的城鄉社保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