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改細節:我們能從中獲益什么?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到醫院買實用廉價的藥,發現這種藥消失了;身患重病的失能老人,因醫院不讓長住,養老院照顧不好而焦慮;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可身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沒有信得過的醫生。北京市23日出臺的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措施,能否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能從中獲益多少呢?
好用廉價藥會回來的
價格低、療效又好的藥品,自然會得到眾多患者的青睞。但具體到現實中,越是這樣的藥品,卻越容易在市場上出現短缺,甚至絕跡。由于此類藥品往往利潤比較低,不管是生產藥品的企業,還是藥店、醫院等銷售場所,都不太愿意采購。
0.3元錢一支的氯霉素滴眼液,2元錢一支的紅霉素軟膏,這些老百姓熟悉的廉價藥正在從市場上消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曾公開表示,由于不少廉價藥品招標價長期低于成本價,企業無利可圖,只好停止生產,我國每年都有多種廉價藥品消失。
“北京市近年來推進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價格水分不斷往外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價。”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說,但對于一些藥品來說,價格低不一定都是好事兒,還應該注意藥品質量和供應的問題,一些廉價實用的藥品遭遇“降價死”,沒有企業生產供應,這是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
北京市此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提出,對于那些真正實用廉價的藥品,積極探索基本藥物招標“定點生產”,保障基本藥物的安全供應。“就是要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對于這些廉價藥品,要通過‘定點生產’的方式保障供應,好用廉價的藥品會回來的。”韓曉芳說。
目前,北京有5家三甲醫院試點“醫藥分開”,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和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將進行“醫藥分開”。“也就是說,將來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品都要實行零差價銷售,患者用藥會更便宜。”韓曉芳說,醫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基層的報銷比例將明顯高于大醫院。
重癥老人照顧將有“家庭醫生”
北京的孫先生患有帕金森癥,在北京宣武醫院住院治療10多天后,因為床位緊張和“平均住院日”的規定,需要離開醫院。回家后保姆雖能照顧日常生活,但醫療方面的護理很難做到位,這讓孫先生的家人十分苦惱。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表示,帶有康復、護理的護養床位是目前北京最缺乏的。由于病情、經濟狀況等原因,重癥老人在醫院治療出院后,大多很難被養老機構接收,多數“護理員”就是自己的老伴和子女。身體上的痛苦逐漸發展影響到心理,這些老人生活質量偏低。
過去一年,北京市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居民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包”,為癌癥晚期患者和家屬提供了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合理使用止痛藥等服務,不僅簡化了臨終患者的診療程序,還降低了治療費用,癌癥晚期患者由二級、三級醫院每日平均3126元的治療費用降到社區每日平均243元的水平。
韓曉芳說,北京市將探索提供多樣化“服務包”試點,針對老年人、重癥患者等在醫療、康復方面的實際需求,試點以不同類別、不同病種“服務包”的形式提供簽約服務,病人和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家庭醫生式服務”。
那么這種“服務包”如何收費呢?韓曉芳說,將建立“政府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費用、醫保支付基本醫療費用、居民個人合理分擔個性化特需服務費用”的三方支付體系,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有效提升慢性病管理、重癥康復、健康管理等服務水平。
基層醫療機構引進優秀醫生
患者寧愿在大醫院排隊,也不去身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主要是擔心社區“看不了病”“治不好病”。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更新了設備,但會看病、善治病的臨床醫生仍顯不足。
北京市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崗人員32036人,按底常住人口及編制標準測算,北京市共需社區衛生人員約5.1萬人,缺口較大。“遠郊區縣基層衛生機構人員短缺的問題尤其突出。”北京市衛生局基層衛生處處長許峻峰說。
根據北京市出臺的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文件,北京市遠郊區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的對象范圍,可放寬至京外省級醫學類普通高等學校醫學相關專業本科畢業生。
北京將完善上級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間對口支援關系,建立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流動和培訓的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城市醫院醫師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農村服務累計一年以上的政策。“要將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時間作為醫生職稱評定的硬性標準,鼓勵大醫院醫生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韓曉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