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學教育訊:本文來自E度論壇,高中為什么要實行自主招生?時至今日,到了必須要思考甚至反思的時候。
促使我們思考或反思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面。其一,這些年來不少家長和考生對于高中自主招生存在著一些誤解。比如,有家長認為,高中自主招生就是為競賽生或學科特長生而設的。這種觀點發展到極致,往往就變成只要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科競賽中有獎,高中自主招生就沒理由不給考試機會、不“降格以求”。
其二,高中自主招生,這兩年不少學校的招生名額有小幅增量。深化高中的多樣化發展,高中到底能為這些學生提供怎樣的平臺?在上海基礎教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在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要求下,高中自主招生的導向也必然要發生相應轉變:關注學生在全面素養基礎上的個性、潛能識別與開發,淡化學科競賽成績,將成為未來上海優質高中在自主招生時的基本取向。為迎合所謂的高中自主招生“選拔標準”,不少家長把孩子塑造成競賽生,但卻是以犧牲孩子的興趣乃至素養綜合為代價,真是得不償失。
高中自主招生的使命是什么?
這個問題首先和高中教育的定位有關。和高等教育區分專業方向不同,高中學習是多學科“齊頭并進”的同時,逐步探求自身發展興趣與潛能的匹配領域,因為這個階段正是人生發展與創新人才培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來說,高中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對人生發展方向的初次選擇。
這一階段,也是學生思維與能力發展的活躍期,需要學校提供更適合的發展平臺、更多的選擇空間來促進其自身的興趣激活、志趣聚焦,不斷識別與開發自己身上的潛能,找到志趣與潛能的匹配點。因此,高中開展自主招生,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去識別、發現一部分有潛能的孩子。
我在學校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前提是它得拿到太陽底下曬曬,只有這樣才能閃閃發光。我們學校要做的,就是為一些有潛能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平臺,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但這些年在推進自主招生的過程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學生和家長對自主招生的初衷不甚了解,主要是看學校的“名氣”,而非看選擇報考的學校是否能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的舞臺。尤其在“志趣與潛能匹配”這一點上,很多家長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
就拿上海中學舉例,每年不少考生和家長來自薦,希望參加自主招生,給出的理由就是“參加過學科競賽且獲了名次”。在他們看來,參加的比賽越多,得獎越多,在自主招生時的優勢就越大。
更有意思的是,有時我們在面試時問學生“你有什么特長”,得到的回答往往也是數學、物理、化學—總離不開學科。這讓人不免想追問,難道畫畫、音樂乃至對星空的暢想、對機器人的喜好就不能算特長?!(容我這里不再多舉例,再舉些例子,可能又要變成應試導向。)
根據我們的了解和判斷,不少孩子對自己所謂的“特長”—競賽學科,根本沒有什么興趣。還有一些孩子更“慘”,在家長錯誤的引導下,為發展某一門學科競賽耗費大量精力,不僅競賽成績沒上去,還導致其他學科出現“短板”、嚴重偏科。為了迎合一些他們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所謂高中自主招生“選拔標準”,不少家長犧牲了孩子的興趣乃至素養的綜合發展。
比起這些學生,我們更加欣賞這一種類型的學生:他們在不忽視自身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在某一個或者某一些學科中找到了自己濃厚的興趣,內動力十足。他們有的并沒有在競賽中拿過什么獎,有的也是競賽生,但參加競賽只是表現自己某方面個性化知識結構與潛能的方式而已。
識別學生潛能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看學生的學科悟性、專注水平、思維深刻性,而非競賽成績。自主招生是一個“學校選拔適合的學生與學生選擇適合的學校”的雙向選擇過程。比起競賽名次,學校更關注的是:學生對某個學科的興趣到底是不是真的;這種興趣、潛能是否建立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這個有潛能的領域是否能在我們學校里得到進一步開發與展現。當然,這么說并不代表上海中學從今年開始就不招競賽生了。
對于那些既全面發展,又通過高含金量的競賽來展現出自身潛能的學生,學校也會給予充分的尊重,前提就是看他們是否真正感興趣,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實際上,和招募理想生源同步,上海中學也在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人才培養“實驗”。
為了推進研究型、創新型學校的構建,從2008年開始,上海中學持續開展以“志趣聚焦、潛能激發”為導向的創新人才早期培育實驗。在“點”上,學校在延續之前開設的數學實驗班同時,增設了科技實驗班,又開設了工程實驗班(科技實驗班、工程實驗班的學生選拔主要看學生是否在全面素養基礎上有某一或某些方面的興趣、潛能);在“面”上,針對通識班,創設節能汽車、人體醫學、法學、金融、軟件工程、微電影、主持與演講等多個實驗組供學生選學。
整個探索過程,自始至終都將學生的潛能識別與開發放在首位。“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學生未來才能走得更高、更遠。多年的創新人才早期識別與培育探索中,我們有幾個重要發現:其一、識別學生潛能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看學生對感興趣領域的學科悟性、專注水平、思維深刻性等方面,而非競賽成績。
這一點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同,學校對2015、2015屆學生的調查表明,學生在回答“識別自己潛能發展的主要因素”時,認為建立在“感興趣學科領域的悟性”占78.7%,遠高于“競賽獲獎的層次”(15.9%的學生認同)。其二,關注在某一或某些領域有興趣、潛能的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能幫助他們走得更高、更遠,更好地促進他們在該潛能領域深入探究與發展下去。
上海中學確有一批學生在競賽上特別突出,我們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連續6年有學生進入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隊并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獲得金牌的學校。這些“奧數冠軍”的其他科目成績如何呢?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的2015屆學生牟曉生,綜合成績位于學校前列,不僅英語相當好,羽毛球也打得特別好,是校羽毛球隊的隊員;2015屆的鄭凡同學,學科綜合成績持續保持年級領先,還入選物理奧賽國家集訓隊。
這些學生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不僅對數學學科有濃厚的興趣與鉆研的韌性,表現出很強的學科潛能,綜合素養也是同類學生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升入大學后,都進入了數學專業領域進行深造,有的已經成為大學的數學系教授。他們對數學的熱愛與潛能的開發,已經遠遠超過了學科競賽的狹小范疇。上海中學科技實驗班、數學實驗班、工程實驗班的學生選擇,以高中自主招生的選拔為主。
今后招生時,我們將進一步淡化競賽,強調全面素養基礎上的潛能識別。比如,綜合素養評估與全面人文素養測試就將是自主招生的第一道關。除了測試,學校還會邀請多個領域的專家、教授對學生進行科學、工程素養的面試等等。這些孩子入學后,學校將提供高選擇性的專門課程(相當或略高于大學預科課程)和基于感興趣領域的主題探究、課題研究與項目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識別與開發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形成基于理性的人生初次最佳發展方向的選擇。[查看原帖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