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井岡山大學招生網和上海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上海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04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35821名左右,才可以考上井岡山大學,不過每年井岡山大學在上海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上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井岡山大學
1、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1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813名;
2、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的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4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887名;
3、上海高考2022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030名;
4、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075名;
5、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的綜合(物 或 化 或 生)最低分需要44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095名;
6、上海高考2021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536名;
7、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02)的綜合(物)最低分需要4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821名;
8、上海高考2020年考生上井岡山大學(01)的綜合(不限)最低分需要4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039名;
二、井岡山大學在上海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井岡山大學在上海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 本科 | 411 | 34813 | 省政府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35 | 30887 | 省政府 |
2022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45 | 29030 | 省政府 |
2、2021年井岡山大學在上海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 本科 | 404 | 35075 | 省政府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43 | 28095 | 省政府 |
2021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51 | 26536 | 省政府 |
3、2020年井岡山大學在上海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 本科 | 404 | 35821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或 化 或 生 | 本科 | 445 | 28220 | 省政府 |
2020 | 上海 | 綜合 | 不限 | 本科 | 446 | 28039 | 省政府 |
300到400分能報哪些公辦二本大學
院校名 | 院校最低分 | 文理科 | 批次名稱 |
廣西外國語學院 | 393 | 理科 | 二本 |
河北外國語學院 | 393 | 理科 | 二本 |
湖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 393 | 理科 | 二本 |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 393 | 理科 | 二本 |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 393 | 理科 | 二本 |
新疆工程學院 | 392 | 理科 | 二本 |
貴州大學明德學院 | 392 | 理科 | 二本 |
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 | 392 | 理科 | 二本 |
煙臺南山學院 | 418 | 文科 | 二本 |
長春光華學院 | 416 | 文科 | 二本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 | 416 | 文科 | 二本 |
青島黃海學院 | 416 | 文科 | 二本 |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 415 | 文科 | 二本 |
查不到錄取狀態怎么辦
錄取結果一般在每個錄取批次開錄后的3-5天內可查詢到。但因各高校錄取結束時間不一致,錄取結果不是一次性公布。
但是重點是:如果,你所報的批次都已經在進行征集志愿了,還是沒查到錄取信息。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去登錄考生服務平臺系統,填寫征集志愿。
如果你無法填報征集志愿,這就代表你在這個批次已處于預錄取或錄取狀態,請耐心等待錄取結果!如果能填,證明你所填報的志愿沒被錄取,這個時候就要慎重填報征集志愿。
三、井岡山大學學校介紹
井岡山大學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高校,是科技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會商支持建設高校,是同濟大學對口支援高校,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留學生教育于一體的全日制綜合性大學。 學校于1958年開始創辦,位于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六十多年來,學校歷經撤并和數易校名,于2007年10月恢復更名為井岡山大學。學,F有3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458.7畝,校舍建筑面積73.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4.1余億元,圖書館藏書230萬余冊,有“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所,有吉安市衛生學校1所。 學校設有15個教學學院(部)和3個管理型學院,現有本科招生專業60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學校面向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臺地區招生,其中13個專業列入一本批次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萬余人,本科生第一志愿錄取分數線多年保持較高水平;2011年獲批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試點單位,現有碩士研究生143人;2007年起招收外國留學生,現有留學生397人,生源國27個國家;另有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萬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075人,其中教授128人,副教授399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職工1016人,F有二級教授10人,先后聘請了王梓坤院士、歐陽自遠院士等100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客座或榮譽教授。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入選“井岡學者”特聘教授2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5人、贛鄱英才555工程2人、“青年井岡學者獎勵計劃”2人、“雙千計劃”1人。有60多位教研人員被同濟大學、南昌大學等20多所高校聘為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導師,指導了180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 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一流特色專業2個、省級一流建設專業6個。獲批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5個。有省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0門、省級線下一流課程6門、省級高校育人共享計劃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2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門、省級課程育人共享計劃5門、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90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60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1個。學校建有各類教學實習基地440個。學校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教育,初步形成了“井岡山精神 + 學、訓、研、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獲批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和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第二批合作院校。近六年來,學生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大學生運動會等國家級和省級各類學科與技能競賽共獲獎2100多項。 堅持學科建設為龍頭,科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學校積極開展校級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現有6個校高峰學科、12個校高原學科、18名學科帶頭人和58名學術帶頭人,構筑了我校特色鮮明、優勢明顯、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高原和高峰學科體系。我校設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100個,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修基地1個,共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旅游局重點研究基地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江西省工程實驗室2個,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4個,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優勢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海智計劃”工作站1個,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社科普及宣傳基地1個,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江西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1個,江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個,吉安市院士工作站1個,吉安市重點實驗室14個,吉安市工程研究中心10個,吉安市科普宣傳基地2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1個,同濟大學合作研究中心1個;學校另有內設科研平臺48個。2015年以來,學校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專項等四大類國家級科研項目13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17項,江西省學科學術帶頭人培養計劃2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2900多篇,被SCI、EI、ISTP收錄59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40余部,獲批知識產權成果170多項。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教育國際化水平穩步提升。學校與同濟大學建立了全面的對口支援合作關系,與廈門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分別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開展了聯合培養本科生工作,每年選送100余名本科生赴上述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專業涉及13個學院37個專業。學校與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日本、德國、烏克蘭、白俄羅斯、印度等十八個國家(地區)46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自2015年以來先后選送233名學生赴國(境)外參加長短期項目學習。 學校堅持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理念,秉持“廣學堅守、勤思敏行”的校訓,多年來,堅持將井岡山區域的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辦學育人優勢,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固本鑄魂,力爭在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走在全國高校前列。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聯合創編的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和“井岡山的紅色傳說”采風活動等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學校先后八次參加了由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主辦,中央電視臺承辦的“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匯演活動。 學校依托井岡山區域豐富的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訓,已成為全國紅色培訓的重要中心。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及其他省教育廳和國內多個高校先后在學校建立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或研修基地30余個,積極開展紅色培訓等社會服務工作,為全國各地黨政機關、高校舉辦培訓班近500余期,培訓學員2.2萬余名。 學校始終秉承“振興革命老區、服務地方發展”的辦學宗旨,遵循“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區域性”的辦學定位,發揮科技創新和人才智力優勢,精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探索實施了“高校-科技園-企業”三方聯動的精準服務模式,助力“百縣百園”建設工程。不斷推動產學研用結合,與井岡山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省級井岡山大學科技園,與吉安市人民政府、井岡山農業科技園合作共建了井岡山大學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 邁入*,學校堅持以****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加快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步伐,為打造“最愛黨、最愛國、最愛民”全國著名紅色大學譜寫新篇章。 (數據截止2021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