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新生開學報名時間
一、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生報名注冊流程
在乘校車前往校園的路途中,迎新人員會為新生們發《迎新手冊》,手冊里面的內容為兩大塊:學校介紹和入學流程介紹,另外還會附上校園的平面圖。同學們要仔細閱讀迎新手冊,以便到校后順利地辦理各項手續。新生的報到手續總體分為兩部分:住宿手續和入學手續。
二、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新生資格審核
到達學校,你從校車下來后,就會看到各院系的迎新人員舉著標明院系的彩旗在車門口迎接新生。只要找到自己的院系的迎新人員,他們就會領你到你們院系的新生接待處。到了自己院系的新生接待處,就會有院系學工組的老師為你做新生資格審核,你必須出示自己的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和準考證,自帶檔案的同學需上交檔案。而后你會被告知自己的宿舍房間號和領到一張報到證,上面會注明你的院系和你的學號,你憑著這張報到證去辦理后續的手續。
三、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住宿手續
迎新的老師會安排一位師兄或師姐陪你去辦理各項手續,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馬上請教。各位師兄師姐頂著烈日甚至有時是冒著大雨都面帶微笑熱情地為你服務,一定要記得對他們說聲謝謝。學長會先帶你去宿舍,辦好住宿手續。住宿手續一般比較簡單,通常只要到住宿管理中心或公寓一樓的宿管處,向工作人員出示你的報到證并填一些簡單的個人資料,對方會告知你的宿舍號和床號并交給你一把宿舍鑰匙。將行李放到分配好的宿舍,然后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去辦理入學手續。
小貼示:
記得要把行李擺放在自己的位置,防止別人拿錯,可請留在宿舍的舍友幫忙照看一下行李,或者宿舍內有衣柜的話可將行李鎖好。貴重物品如銀行卡、手機等要隨身帶,切勿留在宿舍,因為新生宿舍里人進人出,一不小心就會被人順手牽羊。
四、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生入學手續
學校的相關部門會集中在一個地點統一為新生辦理入學手續。一般的入學手續包括以下幾部分:
1。繳交學雜費財務處(已通過銀行代扣學雜費的同學可憑通知書直接領繳費收據。)
2。戶口遷移保衛處(交戶口遷移證)
3。辦理保險學工處(學生本著自愿原則購買保險,如購買則在入學時一次性交完大學四年的保險費和辦理相關手續,所買的保險為意外傷害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學生保險保費不高,且理賠的范圍涉及面廣,所以我們建議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的話,新生應該購買保險。)
4。辦理校園一卡通后勤集團(校園一卡通是學校為了方便學生而推出的,集吃飯、洗浴和其他所有學校內部消費功能于一體的電子卡片,每張卡都存儲有相應持卡人的信息,就跟刷信用卡消費一樣,非常簡便快捷,但僅限于校園內消費。學校在入學前已為你辦好了一卡通并預存了一定的金額,你只需交預存的金額和辦卡費就可領到自己的一卡通。)
5。辦理黨團關系團委(交黨團組織介紹信)
6。綠色通道學工處(近年來,為切實保證貧困家庭學生順利入學,教育部規定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都必須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即對被錄取入學、經濟困難的新生,在報到時持家庭所在地鄉鎮或街道以上政府所開貧困證明,高校一律先為其辦理入學手續,入學后再根據核實后的情況,分別采取措施予以資助。)
雖然以上介紹的手續很多,但由于是集中辦理,所以實際辦起來會很迅速。同學們只需按著流程圖一步步走,就可以順利辦理好手續了。不懂的問題可隨時咨詢工作人員,非常貼心周到
各高校開學時間都差不多,職高開學時間一般在8月30號左右,一本、二本開學時間在9月5號以后,提醒同學們,一定要準時到校報到,如有特殊情況要及時聯系學校招辦,否則可能會取消入學資格!
西北大學創建于1902年,其前身陜西大學堂是由清朝光緒皇帝親自諭批設立的中國最早的幾所現代大學之一。在此基礎上,幾經滄桑離合發展成早期的西北大學。抗戰年間,西北大學又合并了自北京西遷的原北平大學的一部分,組成了西北聯合大學。其時,與由清華、北大、南開等組成的西南聯合大學齊名。此后,又相繼從西北大學分化并形成了西北地區的農林、政法、醫學、師范、民族、工業、財貿、經濟、銀行、會計等多所專門大學,而西北大學本身仍繼續發展,至今已成為文、史、哲、經、管、法、理、工、外語等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與科研并重、校本部與二級學院同進的全國“211”工程綜合大學。建校百年來,西北大學薪火傳承,英才輩出,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包括科學院院士、作家、詩人、評論家、經濟學家、技術專家、企業家、英雄模范和政府官員等。西北大學現已成為中國北方最有影響力、最具聲譽的著名大學之一。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是由西北大學申辦、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獨立本科院校。西大現代繼承百年名校的光榮歷史,以創新模式興教辦學,適應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她既是歷史的結晶,也是時代的驕子,是新生代適應新社會的大熔爐和練兵場。
學院坐落于長安灤鎮科教園。校園總占地面積近千畝(為目前陜西獨立學院中擁有產權者的最大)。這里遠望終南山,近伴灃河水,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塊風水寶地。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發生地草堂寺近在咫尺,“終南捷徑”的意思,成語故事來歷和出處就發生在這里。更有要者,據我國文化史專家研究,中華文化的主流源在西周,西周文化的源流則出自灃水,這就是有名的“灃鎬文化”。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李世民,當政后夏季就在這里辦公,最后又在這里去世。古城曾是十三個王朝的建都地,而各個王朝都把這里劃為皇家內苑。現在還有叫“內苑村”的村子在灃峪十字東南角。進入現當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盛譽這里為古城的“后花園”和西安的“綠色肺”。現已被西安市規劃為人文旅游科教區,禁止在這里籌辦工廠,而只發展科研教育事業。近年來相繼有電子科大、西工大、石油大學、西工大明德學院、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等在這里建校。據環境專家監測,這里的空氣潔凈度和氧含量要比西安高許多,這里的地下水源自秦嶺,比西安的地下水純凈得多。在這里就學四年,對于身體發育正處在關鍵階段,因學習而極度用腦的青年學子來說則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