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山東高考難度系數,今年山東高考難不難【點評】

思而思學網

日前,山東省教育考試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7高考新政:本科錄取不分批次、平行志愿實行多輪投檔、院校志愿填報數量增加到12個。“一石激起千層浪”,密切關注高考新政的家長,或優或劣,眾說紛紜。那么,高考新政到底蘊含著什么意義?

一、多輪投檔:投檔規則破天荒

1、往年平行志愿投檔只投一次,今年可以多次投檔,即首個投檔院校未被錄取,可以再次被投檔,只要所報院校中有未錄取滿招生計劃且考生分數達到投檔線。投檔機會增多,滑檔風險降低至最低限度。但是,正由于此,后面征集志愿錄取與往年征集志愿錄取完全“變臉”,由于幾輪篩選,所剩院校及專業寥寥無幾,征集幾乎“形同虛設”。

2、因此,(1)“服從專業調劑”填報要慎重。我們應采取的方針和原則是,不可不填,也不可隨意亂填。即選擇后所剩專業要個個考量,沒有不能接受,方可填報;(2)征集志愿莫抱“幻想”。與往年不同,多輪投檔后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與專業,所剩無幾且很冷很差,錄取分數同樣會提高。這表明:填報好首次志愿至關重要,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二、不分批次:層次界限被打破

1、目標院校選擇費時力,填報難度加大了:(1)志愿填報相對于往年,大家都沒有了參考系,過去錄取數據的參考價值大大降低,幾乎等于重新洗牌從零開始。很多情況下,考生或家長會憑感覺、憑興趣來選擇院校與專業,準確定位被忽視;(2)山東高招一本院校近400所、二本院校近900所,合并后共計近1300所,要從中選出12所院校、72個專業,費時費力,可能讓人眼花繚亂,糊里糊涂失誤就在所難免;(3)由于院校層次界限被打破,對于一般考生和家長來說, 985院校、211院校比較容易識別,但是,哪些是原來的一本院校?哪些是原來的二本院校?哪些是原來的三本院校?甄別起來就不那么容易了。

2、熱者更熱冷者更冷,出現兩極分化:由于不分批次,一本、二本(含三本)混合在一起,志愿選擇的目標范圍過大,大家選擇院校相對集中,會出現“擁堵”現象。一些“熱門院校”、“熱門專業”,門庭若市,“千家萬戶齊擠獨木橋”;一些“冷門院校”、“冷門專業”門庭羅雀,無人問津。這就會出現兩種情況:(1)熱門院校、熱門專業,錄取分數被拔高,高于往年;(2)冷門院校、冷門專業,首輪投檔錄不滿,甚至二輪投檔也無法錄滿。其實,“冷”“熱”都是相對的,被冷落的院校或專業,可能很多都是不錯的。

三、志愿數多:隱形迷惑有玄機

1、“滑檔”風險大變小,技術含量價更高。平行志愿數量成倍增加,制度設計者本意是降低“滑檔”的風險,事實上也的確減輕了志愿填報的風險。任何事情有利有弊,對于一般考生及家長而言,心理上容易產生疲勞或麻痹,很難做到12個院校志愿定位都精準,包括順序安排上的精準設計。很可能出現“志愿填報簡單了,隨便填報也能‘中’”的僥幸心理。

2、投檔順序沒有變,報好“前三”最重要。雖然平行志愿個數增多,加之實行多輪投檔,較之以前的平行志愿錄取規則有所不同的是,退檔可以再投檔即多次投檔,但是,平行志愿投檔的另一個規則沒有改變,即實行多輪投檔依然有投檔的先后順序性。當有多個院校志愿夠投檔線時,最先投遞檔案的是最前面的一個志愿院校。這就告訴我們:平行志愿的順序很重要!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就是“向前看”,把重點放在前面部分的志愿上,關鍵要填報好前三個志愿。志愿方案的優劣、錄取結果的好壞,最終看前三個志愿。

3、優劣得失須把握,“暗度陳倉”巧安排。我們的考生或考生家長千萬不要迷失自我,被“志愿數量多”“多輪投檔”所迷惑。志愿方案設計的優劣,錄取結果是否獲得最大成功,關鍵還是要講策略用技巧。這好比捕魚撒網,你把漁網撒下去了,網撒得很大很圓,但不一定收獲最多最大的魚。你的漁網網眼的疏密,落網的位子等等才是決定因素。誰把握住志愿填報的原則,掌握了志愿填報的策略與技巧,誰就能獲得最大的成功,誰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2017年山東高招本科錄取不分批次,平行志愿填報個數的增加,平行志愿多輪投檔,會使志愿填報的難度加大,要求提高。我們必須及早準備,充分謀劃,全面布局,科學填報。

山東夏季高考數據發現,文史類錄取人數與同類高考人數之比,比理工類該比例低了超過20個百分點;且大數據統計顯示,文科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也普遍比理科生低。

文科生本科錄取率比理科生低兩成

在過去不久的2017年夏季高考中,山東總報名人數為60.19萬人,編排考場人數為567959人,其中文史類159670人,理工類293273人。省招考院發布的錄取信息顯示,今年全省夏季高考本科共錄取266482人,其中文史類52326人,理工類170297人。將上述數據進行對比可得,普通文科生的本科錄取比率為32.77%,理科生該比率則為58.07%,相差了近26個百分點。

如果單獨拿本科一批來比較,效果也相當明顯。今年全省一本招生計劃中,文史類計劃為12303人,理工類計劃為55233人。如果用這一數字除以考試人數,則文史類比例為7.70%,理工類為18.83,理工類比文史類高出一倍多,換言之普通文科生想考一本比普通理科生難一倍多。

高校文理招生數差距最小的也超千人

除整體錄取情況外,各高校中的文理專業錄取情況或招生計劃之間,也有很大差異。記者選取了駐濟4所綜合類本科高校,將其文理專業相關數據對比發現,全部都是理工類招生計劃遠高于文史類。

山東大學發布的2017年分省分專業錄取情況表中顯示,省內考生中有395人錄取至文史類專業,1472人錄取至理工類專業,理工類比文史類錄取人數多1077人。

山東師范大學2017年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中,文史類計劃為1913人,理工類為2991人,兩者相差也超過1000人。

山東財經大學2017年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中,本科共計劃招生6414人,其中文史類2124人,理工類4100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以財經類專業為主打的高校,很多專業兼收文理科生,但在這些專業中,同樣是理工類計劃多于文史類。例如,經濟學專業計劃招收文史類98人、理工類152人,財政學專業文史類97人、理工類123人,金融學文史類67人、理工類133人等。

在濟南大學2017年本科招生計劃中,一批和二批文史類共計劃招生921人,理工類計劃招生3580人。

■就業難易

文科生畢業半年就業率略低于理科生

數據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高校文理專業的分布,在多數綜合類高校,仍然是理工類專業多于文史類。不過,無論學文還是學理,一名大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以就業為落腳點,那么文科生和理科生哪個更好就業、哪個薪酬更高呢?近日,麥可思研究發布數據,從2015屆本科生畢業后半年的就業率來看,文科生比理科生略低1.3個百分點;月收入也低327元。

這里的文科生所學專業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門類,理科生則包括工學、理學門類。文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為91.6%,理科生為92.9%;文科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3926元,理科生為4253元。

就上述情況看,文科生相比于理科生似乎處于相對劣勢,2013年以來的形勢均是如此,且差距在不斷加大。不過,如果單獨將文科生中的經濟學、管理學門類畢業生“拎”出來看,其就業形勢要好于理科生。例如,2015年經管類文科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比理科生高了0.7個百分點,比非經管類文科生則高出3.7個百分點。

難道文科生就一定拼不過理科生嗎?有研究認為,如果文科生除了具有本專業知識外,還能擁有8個領域中的一項或多項既能,就業面則會更加廣闊,就業崗位數能多出近一倍,工資也將更高。這8個領域分別是信息技術網絡與支持、銷售、計算機編程、數據分析管理、市場營銷、商科基本知識、平面設計和社交媒體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