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各位代表連同《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5年和“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省人民政府在中共云南省委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和對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省委九屆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攻堅克難、保持定力,統籌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各方面工作,完成了省人代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穩增長促發展取得新成績
強化經濟形勢研判,及時出臺穩增長27條政策措施,召開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持續加強穩增長督查。全力實施“四個一百”重點建設項目,加快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進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不斷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積極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推動投資持續回升。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567億元,有效置換存量債務,減輕各級政府償債負擔。認真實施六大領域消費工程,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加強市場調控,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經國家統計局審定,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0.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二)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新成效
推動產業結構向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轉變,聚焦主導產業發展,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鞏固提升煙草、電力等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啟動“云上云”行動計劃,積極推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信息消費等為主的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加強產業園區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全部工業增加值3925億元,增長6.7%。單位GDP能耗下降7.8%左右。加快發展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大力整治旅游市場秩序,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第三產業增加值6169億元,增長9.6%。著力推進眾創空間、孵化基地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呈現新氣象。
(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交通三年攻堅戰圓滿收官,“五網”建設五年大會戰全面啟動。玉磨、大臨、彌蒙鐵路開工建設。保瀘、玉臨等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富寧至水富南北大通道全線通車,新改建農村公路2.19萬公里,181座“溜索改橋”項目基本完成。瀘沽湖機場建成通航,滄源、瀾滄機場等在建項目快速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國際四級航道二期工程、金沙江中游庫區航運設施等項目進展順利。加強省內骨干電網、石油天然氣管道和城市燃氣管網建設。滇中引水工程獲批,勘察試驗性工程開工。新開工建設43件重點水源工程,建成50萬件“五小水利”工程。推進昆明區域性國際通信出入口、呈貢信息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保山市、大理市成為國家第二批促進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開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建制鎮“一水兩污”項目建設。
(四)農業農村面貌發生新變化
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加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等穩步發展,糧食產量達1876.4萬噸。農產品品牌創建與市場開拓步伐加快,電商與實體流通有效結合,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涉農企業“小巨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田水利改革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新增有效灌溉面積8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地345萬畝。高效林業發展迅速,完成營造林665萬畝,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160萬畝。農業增加值2098億元,增長6%。
(五)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態勢
成立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加強對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指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調整戶籍政策,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合法權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31%。推進曲靖市、大理市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玉溪市、五華區等智慧城市試點。滇中城市經濟圈一體化邁出實質步伐,滇中新區獲國務院批復,管理體制機制得到理順。騰沖、江川分別獲準設市、改區。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8.69萬套,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1.43萬戶,魯甸地震災區7.78萬戶災民搬進新居,景谷地震災區民房重建和加固全面完成。推進“新房新村、生態文化、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啟動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優化國土開發空間格局,加快低碳試點省建設。
(六)民生保障事業得到新改善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4個片區區域扶貧攻堅為重點,實施精準扶貧,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加快民族、邊疆、革命老區脫貧、小康步伐。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就業問題,城鎮新增就業40.9萬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覆蓋,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水平逐步提高,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學前教育穩步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務全部完成,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獲批籌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基礎條件有效改善,基本藥物制度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遺產保護有力實施,開展全民健身和文化惠民,加快建設城鄉養老服務機構、殘疾人康復中心。信訪工作、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得到加強,移民工作有效開展。10件惠民實事全部辦結。
(七)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
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省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順利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序發展。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新登記企業數量增速居全國前列。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面實施,電力體制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取得進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建立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補貼制度,完成政府定價目錄修訂,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財稅、投融資、科技教育、醫藥衛生等各項改革步伐加快。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獲批,紅河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開通云南中歐集裝箱貨運班列。成功舉辦第3屆南博會暨第23屆昆交會、中國國際旅交會。出臺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指導文件。開展多種形式招商活動,加大央企以及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知名企業引進力度。引進省外到位資金6488億元,直接利用外資29.9億美元。與國家部委、央企、金融機構、院校簽訂了109項合作協議。
(八)政府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
及時傳達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切實加強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向社會公布60家省級單位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取消和下放投資核準事項31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前置審批,建設完善網上審批服務平臺。清理整頓紅頂中介,創設投資審批中介超市。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聽取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意見。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干事創業環境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績,保證了“十二五”圓滿收官。“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就,為“十三五”順利開局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全省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跨上萬億元新臺階,年均增長11.1%和24.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871億元增加到1808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2285億元增加到471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556億元增加到5103億元。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為45%。全省鐵路營運里程298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005公里,電力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新增航道通航里程1090公里、蓄水庫容21.7億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建成,民用航空能力大為增強。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56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728萬戶、手機用戶3778萬戶。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64個,引進一大批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物價保持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165.9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萬人次以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128.84萬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98萬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3.3、15.1和10.18個百分點。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加強。改擴建一批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組織開展文化下鄉和進社區活動,民族文化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實施成效突出。
——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區域城鎮體系規劃不斷健全,“多規合一”試點有序推進。山地城鎮建設穩步推進,累計開發低丘緩坡土地11萬畝,耕地得到有效保護。農民進城工作有序開展,601萬農業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9.15萬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5萬畝,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1745萬畝,解決136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構建扶貧攻堅體制機制,走出了整村、整鄉、整縣、整州和整族扶貧的新路子,年均減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名街保護得到加強。
——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有效。深入推進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森林云南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55.7%,提高2.8個百分點。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得到加強,水質穩定好轉。城鄉人居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縣城及以上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退耕還林還草、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持續加強。土地、礦產資源節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
——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重要進展,行政審批項目大幅精簡,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全面取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全面建立。國資監管水平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合作不斷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營改增”等財稅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集體林權、水利、農墾、供銷社、糧食流通等改革不斷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取得有效進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累計突破2500億元。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有序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生態文明、戶籍制度、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穩步推進。
——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積極建設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開展了多層次多邊、雙邊對外交流合作。各類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建設不斷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不斷深化。構建與長三角、泛珠三角、京津冀及周邊省區市的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培育外向型企業,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1170億美元。成功舉辦3屆南博會,為推進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交流搭建了戰略性平臺。
——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更加鞏固。持續開展“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點創建工程”,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反恐和邊境維穩處突能力不斷加強,平安云南建設向縱深推進。第三輪禁毒防艾人民戰爭成效顯著。公共法律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六五”普法效果明顯。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落實。積極預防和有效應對各類重特大自然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災區恢復重建工作扎實有效。
“十二五”期間,我們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五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要實現云南邊疆繁榮穩定、民族團結進步、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保持經濟較快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打破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必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保持和擴大云南的生態優勢。必須堅持民族團結進步,堅定不移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黨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必須堅持依法治省,全面推進法治云南建設,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二五”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進步,靠的是以*同志為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靠的是制度的優越性,靠的是在中共云南省委領導下,廣大干部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兄弟省區市和駐滇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云南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長期困擾我們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沒有根本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仍然存在,發展方式粗放,質量效益不高,產能過剩,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創新能力不足,新興產業支撐力薄弱,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領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增進民生福祉任務繁重,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形勢嚴峻,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城市基礎設施、環境、農村教育、醫療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環節;生態環境保護還需不斷加強,湖泊河流治理任重道遠,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環境資源約束與加快發展矛盾突出;部分領域改革開放滯后,國企改革和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一些地區和行業市場秩序失范,一些開發開放平臺作用發揮不夠,內外貿體制機制創新不足,對外貿易規模偏小,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未完成年度目標。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各級政府和部門運用改革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亟待增強,政府執行力、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部分干部對改革舉措和政策研究貫徹不夠主動,亂作為、不作為、不會為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政風行風建設亟待加強,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一些領導干部腐敗墮落、頂風違紀,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下大力氣解決好這些困難和問題,努力改進工作,讓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