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二五”,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為各族群眾謀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問題入手,加大民生改善,著力攻堅克難。一項又一項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民生圖景溫暖著百姓的心坎。
花大力氣、下真功夫,切實履行民生之責
“十二五”收官之年,四川經濟總量有望在西部省份中率先突破3萬億元大關。與經濟賬本相對應的是,我省持續加大對民生保障的投入,過去5年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每年都在六成以上。兩個賬本上的數字,透視出四川以更加穩健和諧的姿態沖刺全面小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經濟新常態下,收入、消費、就業、投資等面臨諸多挑戰,省委、省政府發出斬釘截鐵的聲音: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
最近到甘孜州義診的成都醫生趙明發現,即使藏區偏遠的村子都已通了電。去年底,藏區最后一批無電村全部通電。“十二五”以來,四川先后實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現四川無電村通電民生工程三項重大工程,總投資103.7億元,解決和改善35.8萬戶、148.6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像無電村通電這樣的“硬骨頭”民生攻堅戰,已在各個領域展開——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人口和學校師生飲水安全……
改善民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2015年,全省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達3200億元,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成并投入運營。2015年,全省教育事業投資達500億元,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達300億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達220億元。
就業率提高、創業平臺拓寬、養老金增加、醫療保險完善、新居新村林立、菜籃子價格穩定、收入增長……5年來,人民群眾分享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改革發展紅利。
兜住底、補短板,筑牢百姓幸福底線
解廣大群眾燃眉之急,為困難群體雪中送炭。與老百姓緊密相關的事,就是黨和政府優先要做的事。梳理“十二五”以來我省實施的民生工程,教育、醫療、社保、社會救助等在內的一張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正不斷織密。
2013年,在十項民生工程的基礎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項,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建設、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等,直指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難題。,突出辦好19件民生實事,著力攻克民生短板。2015年,19件民生實事變成20件民生大事,從“實”到“大”,向民生問題再傾斜,向困難人群再傾斜。
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阿壩州去年將藏醫金針療法、肩周炎推拿治療、藏藥藥浴療法、拔罐療法、手指點穴等以治療性康復為目的的康復醫療及中藏羌醫非藥物診療適宜技術共144項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將使全州10余萬慢性病患者從中受益。
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每月銀行卡上都會多一筆收入,這是政府實實在在的關懷。”北川的任敏是重度殘疾人,我省從2013年起為60多萬任敏這樣的重度殘疾人發放了護理費用補貼。2011-,僅納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的項目,就讓殘疾人直接受益565.62萬人次。
更加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去年啟動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計劃,一大特點就是勤儉辦學、聚焦薄弱,主要面向農村,把補短板放在首位,支持市縣解決大班額、食堂建設、教學實驗儀器和圖書等辦學條件上存在的問題。
釋放活力、普惠民生,創造公平發展機會
改革為了發展,發展為了民生。讓更多改革紅利普惠民生,從單純物質層面的“福利公平”升級為發展層面的“機會公平”。
“現在只填一張表,兩天時間就能辦好營業執照,太方便了!”四川海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易烽說。該公司是我省商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
3月啟動的商事制度改革,減少了工商登記的審批流程,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創業門檻。改革僅一年,全省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60%,增速比全國平均高11.1個百分點,平均每月新登記企業近1.3萬戶。
民生保障安全網需要用全面深化改革的辦法織牢。“以后有病就先去社區看。”家住成都武侯區望江路社區的劉婆婆,頭一天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查出結腸息肉,利用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第二天就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順利完成手術。
政策傾斜、價格杠桿驅動、群眾知曉率提升、各種措施保障,讓推行一年多的分級診療改革初見成效,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現象開始緩解,基層醫務人員的責任得到加強。
民生工程的實施需要創新的舉措夯實。
更注重老百姓的主體作用,是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遵循的思路。鼓勵群眾自主、政府支持的舊城危舊房和棚戶區改造方式,以及一村一議、投工投勞等農房建設方式。
為解決公路危險路側護欄建設的資金問題,我省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原則是先完多補、后完少補,促進各地安保工程實施既有速度又有質量。
以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以改革創新保障民生,以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全川百姓正在開啟“十三五”沖刺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回眸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極不平凡”四個字含義深刻——
這是攻堅克難的五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4·20”蘆山強烈地震、“7·9”特大暴雨洪災接踵,“三期疊加”陣痛……西部經濟大省遭遇著共性和個性困難的重重考驗;
這是砥礪奮進的五年:保持專注發展的戰略定力,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從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這是成果豐碩的五年:全省經濟總量五年間跨兩個萬億元臺階,2015年全省經濟總量有望超3萬億元,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千億元市州、百億元縣(市、區)陣容不斷擴張……
規模更大、結構更優、民生改善……5年風雨砥礪,四川交出了喜人的答卷。
專注發展,擁有更大規模
2015年最后一天,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全線通車。至此,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居西部第一。路網加密的速度,正是四川經濟發展速度的寫照。
“十二五”頭尾兩年,四川經濟發生兩大躍升性變化:開局之年躋身全國“兩萬億俱樂部”,收官之年經濟總量有望超3萬億元,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據測算,“十二五”前四年的經濟總量,也已超前10年之和。
跨越發展需要的是速度。五年來,四川經濟發展增速始終在全國經濟大省中領先。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二五”前四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增速比全國快3.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