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程度的提高,中國企業開始重視員工培訓。但從實踐來看,真正領悟培訓之道者少,“克隆”形式者多。結果,用心良苦的培訓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收益和效果。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對員工培訓還有些理解和認識上的誤區。這些理解和認識上的誤區有很多,但大體有以下六種:
1、對培訓認識不足
一是不重視培訓。不重視培訓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如:有企業管理者認為,現在的員工想法多,流動性大,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培養了他,但卻留不住,為他人做了嫁衣,得不償失,所以不培訓。這種情況在民營企業更為普遍。有些企業認為企業效益還好,員工的素質還可以,能夠滿足企業當前的需要,暫不培訓。有些企業培訓了幾次員工,就想立竿見影,馬上見效,典型的急功近利心態,等等。
二是培訓“萬能論”。一些企業在重視員工培訓的同時,又進入一個誤區,就是過分強調培訓。員工技能不足了,培訓;銷售業績下滑了,培訓;服務態度不好了,培訓……只要有危機,就會想到培訓,把培訓當成是解決管理問題的萬能鑰匙。殊不知人是最難培養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員工成才需要一個過程,還有其他許多不確定因素,僅靠幾次培訓就解決企業問題是遠遠不夠的。
以上兩方面都是對員工培訓認識不足的表現。
2、培訓只針對員工
有些企業也重視員工培訓,卻只對基層員工進行培訓,忽視了對管理層和決策層領導的培訓。這主要與管理層的認識有很大關系。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認為自己經驗豐富、工作忙,不需要培訓。實際上,一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素質往往決定著企業的方向和未來。中國許多企業的*都是由昔日的員工逐步成長起來的,他們缺少相應的管理知識和必備的管理技能,他們最需要培訓。有報道說中國的企業平均壽命是3.7年,這與中國企業缺少“懂經營、會管理”的企業家有密切關系。因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對管理者的培訓。恰當的做法是組織領導者進行專題學習,還可以將他們送到產生企業家和經營者的訓練基地,或者到國外企業去 “掛職”,開闊眼界、拓展思路,使其在決定企業經營方向、生產營銷規劃、分配制度和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輕視培訓評估和監督
培訓評估是培訓效果監督、檢驗的重要環節,只有對培訓進行全面評估,才能改進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降低培訓成本,提高員工的參與興趣。在現實中,有些企業很重視培訓,并為員工提供了眾多的培訓機會,但卻忽視培訓的后期評估和監督,使許多員工感覺學而無用。有些企業認識到培訓評估的重要性,但對評估的投入不夠,或者不知道從何處著手進行評估。更多企業的評估僅僅是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并沒有深入到員工的工作行為、態度改變、績效改善、能力提高,及為企業帶來的效益上,評估工作停留在低水平層次上。還有些企業缺乏對培訓評估系統的記錄,并沒有將評估所用的方法、員工的學習情況、測試情況進行完整的記錄和比較,缺乏對培訓的專業管理,沒有建立完整的培訓信息系統。[next]
4、培訓方式過于簡單
在培訓方式上,許多企業都運用傳統的模式進行。有些企業怕麻煩,往往請培訓師到企業上課,即采取“培訓師講,學員聽”的方式。這種方式舉辦的少了還可以,時間長了,員工就會感到厭倦,提不起興趣。因為培訓師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上大都千篇一律,即使做了培訓前的調查,但實用性的東西很少,即使有,也僅僅是隔靴搔癢、無甚關聯。還有些企業采取放錄像的方式,認為這樣做既降低了企業成本,又可以靈活掌握培訓內容,使員工認為“培訓就是放錄像”。這些方式都很容易使員工對培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使培訓效果和培訓效益大打折扣。國外探索出的討論式、學習式、講演式、游戲式、案例分析、模塊培訓、拓展訓練等方法值得我國企業借鑒。結合企業實際,將多種培訓方式有機結合,會使培訓效果更好。
5、盲目跟風
由于對培訓沒有做認真的調查與分析,有些企業培訓員工沒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脫離工作實際,盲目跟風。有些企業領導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判斷、經驗,設置培訓內容。看到別的企業進行“禮儀形象講座”,自己也辦一場;看到別的企業培訓“執行力”或“學習型組織”,趕忙邀請有關專家進行輔導,等等。致使員工重復學習或被動學習,既耗費了員工時間,又浪費了企業資源,對企業發展沒有多大幫助。
6、重視知識技能培訓,忽視做人培訓
國內的企業一般重視對員工的技能方面的培訓,如組織協調能力、管理理論、合作精神、操作技術等,而忽視了對員工思想、人品、道德、為人處事的培訓。有些人認為這是員工自己的事情,其實不然。員工的個人修養、談吐實際上是一個企業的名片和形象,是企業文化中最本質的東西,它從根本上決定著員工的做事態度、工作質量和水平。歐、美、日企業很重視員工的做人培訓,把它稱為“態度培訓”,通過這種培訓去提升員工士氣,培養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培養員工應具備的意識和態度。筆者以為,企業是一個大家庭,員工就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家庭不僅要教育成員成才,還要把它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講信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