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只要紅火,就一定混亂,這是“中國市場的真理”,也是很多人無奈的事情,培訓市場也一樣。如果你問培訓公司或培訓講師“什么是培訓?”每個公司,每個講師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到底什么是培訓,培訓對企業能有什么作用,培訓講師和大學教師、培訓講師和企業管理者有什么不同,這是每個熱愛培訓的人都關心的話題。
在我理解,所謂培訓就是:培養一種學習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進行訓練。
它的側重點是訓練,所有訓練以前的互動,都是鋪墊氣氛的過程,最后通過訓練,要學員帶走東西。只有學員離開培訓教室,帶走了東西,技能得到了提升,有了思路,這樣的培訓才真正達到了訓練的目的。所以說培訓是側重在訓練方面,或者說“訓以至用”。
大學教師,最熟悉的是理論,大學的學生也是來學習理論的,他們正好匹配。如果讓一個實戰專家給大學生上課,他們也會感興趣,但對他們沒有用。反過來,大學教師給企業人上課時,也只能滿足企業人拓展視野、增長知識的需求,很難提升他們的實戰能力。除非象施煒、包政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做過多家公司的咨詢顧問,已經把理論和實踐打成了一片了,一般的大學教師沒有這樣的功力。
再來看其它企業有經驗的管理者,他們對行業、對自己所在的企業非常熟悉,因此他們可以談出很多“實戰故事”,尤其是跨國公司的經理人,更是如此。課堂上學員可能會入迷,很感興趣,培訓結束后,他會想:“可口可樂、寶潔的故事和我有什么關系呢?我來參加培訓是要解決我的問題的,不是來聽講師從前的風光故事的。”最終也沒有達到訓練的效果。這些商戰故事,學員可以在書上看到,為什么要花錢聽他們講呢?是不是太貴了?
況且這些故事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特定企業發生的特定故事,對開拓學員視野是有好處的,但不能幫他理清思路,解決問題。企業自己的管理者,他們經驗豐富,對企業的情況非常了解,企業內部培訓要以他們為主,這樣的培訓才更到位。但他們的時間有限,很難對理論進行系統的學習,在授課時,因為是“領導”,學員的學習心態將變化,很可能放不開,可能影響培訓的效果。有了問題,也不好講,可能影響對課程內容的吸收。
那么到底培訓講師是什么角色呢?我認為培訓講師是介于學校教師和企業管理者之間的角色,他有能力從理論中抽象出系統,也有能力幫助學員把實踐經驗總結,完成理論系統和學員零散經驗的匹配,最后幫助學員系統地解決問題。也就是出經驗、出思路、出手冊,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固化下來。
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培訓是什么:我說培訓就是總結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