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培訓流程框架沒有問題,只是在執行的細節方面還需進一步規范。
一、正確選擇受訓人
參加外訓首先要選對人。選擇人員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考察,這些維度主要包括:受訓者對企業的忠誠度、個人的意愿以及是否具備將培訓轉化為實際工作的能力等。
如果對企業的忠誠度不夠,往往就是所謂的“培訓是為他人做嫁衣”的情況;個人如果沒有接受培訓的欲望,外培就成了變相的旅游、休閑,參加培訓也僅僅是走個過場,那么,培訓對這樣的受訓人也不會產生任何的價值;同時,接受培訓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外部培訓拓展視野和思路,獲取新知識、新技能,因此要求受訓人還要能夠將培訓內容轉化為工作績效,這就要求受訓人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演講能力。
案例1中,公司在挑選外派人員時,沒有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挑選。小劉春節前加入公司,至4月,入職僅僅3個月,還沒有對公司產生較強的歸屬感。同時由于時間短,無法對小劉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尤其是工作穩定性做出準確的判斷,導致小劉學成回來不久,便掛職而去,不僅培訓沒有起到任何的效果,還使企業喪失了稍縱即逝地商機以及在經濟方面造成的極大損失,培訓風險非常高。
二、外訓要有明確的目的,且需與職位、薪酬相掛鉤
培訓不是福利,更不是公費旅游,也不要把派人參加外部培訓當做是對員工的獎勵,看成是留人的法寶,尤其是外訓,既然付出了人力和財力,就一定要有目的,有效果,要么是需要受訓者接受培訓后完成某項或某類工作,要么是需要受訓者勝任重要的崗位。因此在外訓前,要事先設計好受訓者學成歸來后的新崗位,以及與新崗位相匹配的待遇等,這樣既滿足了受訓人的期望,又達到了企業的目的,不會在外派培訓后出現人崗脫節的現象。
案例2中,小趙固然有不忠實的表現,但首先應該檢討的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公司只是因為小趙工作出色,便外派參加費用不菲的MBA,然而卻沒有鋪好后續的路,僅僅將外派脫產研讀MBA當做了一次獎勵。隨著小趙培訓歸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均已提升,但是在公司的職位及薪酬并沒有得到提高,因此當外部滿足了小趙的期望時,小趙義無返顧的跳槽離去。人力資源部好心辦壞事,原本設想是通過培訓留住小趙,結果反而因為培訓,使小趙更快地離開了公司。
三、外訓不需要全員參與,但也不宜“單兵作戰”
外部培訓一般費用不菲,從成本角度出發,沒必要派相關人員全體參加。但是要求參加外訓的人能夠在接受培訓后,對企業內相關人員進行再培訓,使將外部培訓的內容能夠成為可持續的內部培訓內容,使外部培訓的成本經濟化及效果最大化。同時還要避免培訓溝通中的信息不失真,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旦信息失真,將會對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負面作用。
因此,如果有條件,至少應該派兩名與培訓內容相關的人員參加,一個是決策型,主要作用是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了解培訓內容的整體思路,便于培訓后工作的有效開展;一個是執行者,能夠通過培訓掌握實際操作的思路和技能。
案例3中,正是因為半路出家的馬經理一個人參加培訓,沒有同事在培訓中共同探討交流,回到實際工作中無法保質保量的推進。因為如果馬經理作為執行者,則缺少相關人員督導執行過程,修正培訓效果的偏差;如果馬經理作為督導者,則又缺少和自己信息對稱的執行者去操作,才會出現操作過程中斷章取義,導致最終的結果和最初的期望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