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訓無用論。本人從事培訓工作多年,對很多企業培訓的評價是趕形式、走過場,多是以應付為主,由于缺乏明顯的效果,長期以往培訓就被漸漸視為無用。在培訓中沒有嚴格的考評制度,培訓對象往往以各種借口逃避培訓而不會受到任何處罰;培訓內容脫離實際、培訓形式的簡單化,導致學員厭惡培訓。再加上培訓部門缺乏控制培訓過程的權力和對培訓的營銷能力,使培訓在企業和員工心目中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
2、培訓浪費論。很多企業認為,培訓是一項昂貴且得不償失的活動,尤其是民營企業認為企業的目的就是賺錢,花錢搞培訓完全沒有必要。認為現在高校每年畢業生都很多,人才市場供過于求,用人完全可以到市場招聘,投資培訓實屬不必要的浪費。即使搞培訓也不愿意多掏腰包,盡可能地削減培訓費用。
變化,是企業環境的永恒主題。應變, 是企業發展的基本任務之一。培訓,正在成為企業適應不斷變化和日趨復雜環境過程中日益重要的核心職能。培訓工作的質量,越來越直接地影響到企業的運行品質。這也將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企業在競爭中超越對手的指標之一。誰擁有高質量的培訓者,誰就擁有培訓的競爭優勢。可是,誰是培訓者呢?
一方面,嘗到了培訓甜頭的企業,早已從“尊重知識”“重用人才”的波瀾壯闊的口號聲中淡出,轉向了企業內部培訓事務的“耕耘”。本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卻沒想到,碩果初現,便禁不住對手企業的招引,躊躇滿志,正欲檢驗一下“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風光,轉眼之間變成了“人去樓空”的凄涼。直叫人感慨——有點“慘”。
另一方面在“人才饑荒”的“主旋律”中艱難起舞的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卻恰恰是“挖角”的“高手”。正因為飽償了缺少人才的痛苫,所以他們在辨別和使用人才上,更有著一般人難得的經驗和教訓。對于人才尤其是經營管理人才,很多企業更擅長于隨時準備向外界“購買”。這也叫人禁不住感慨——有點“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