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法考試系統怎么登陸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提供的登錄入口,希望給你們提供便利!
普法的重要性
普法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先導性、基礎性工作。自1986年起,我國已順利實施了三個全民普法的五年規劃:1986至1990年的“一五”普法,1991至1995年的“二五”普法,1996至2000年的“三五”普法。從2001年起至2005年的“四五”普法,已經開始啟動實施。
1985年11月5日,*和國務院轉發了中宣部、司法部《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同年1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這是我國法制宣傳史上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我國的法制宣傳教育已從單個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進入了全面的經;⒅贫然、系統化的新階段。
“一五”普法的對象為:工人、農(牧、漁)民、知識分子、干部、學生、軍人以及其他勞動者和城鎮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一五”普法的基本內容為“十法一條例”,“十法”為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試行)、婚姻法、繼承法、經濟合同法、兵役法、民法通則、民族區域自治法;“一條例”為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由黨委宣傳部和司法行政部門主管,組織公、檢、法、工、青、婦等各部門通力合作,統一實施,經過五年時間,“一五”普法取得了顯著成就。廣大干部和群眾不同程度地學習了“十法一條例”的基本常識,順利地完成了我國法制建設史上的一次全民性的法律知識啟蒙教育。
1990年12月13日,*和國務院批轉了中宣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二個五年規劃》。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18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把我國的法制建設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推進到更新階段。
“二五”普法的重點對象為:縣、團級以上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軍高級干部;執法人員,包括司法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青少年,特別是大、中學校的在校學生。
“二五”普法的主要內容以憲法并以專業法為重點。
“二五”普法是在“一五”普法基礎上的一次更廣泛、更深入的全民法律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全國8億多普法對象中約有7億人接受了法律常識教育,不同部門和地區確定的學習內容共有近300部法律法規。
1996年4月18日,*、國務院轉發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三個五年規劃》,同年5月15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三五”普法由此正式啟動。
“三五”普法的重點對象為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司法人員、行政執法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青少年。
“三五”普法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宣傳憲法、與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法律和法律知識,全面推進各項事業的依法治理,推進建設進程。
“三五”普法之后,從中央到地方領導干部學法初步形成制度,地方立法和各地方各部門依法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1年4月26日,*、國務院轉發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四個五年規劃》,“四五”普法開始在全國實施。
“四五”普法的重點對象是各級領導干部、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青少年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此外,也要加強對農村村鎮、城市社區干部的法律培訓及流動人口的法制宣傳教育。
“四五”普法的目標是:通過“四五”普法規劃的實施,努力實現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轉變,實現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轉變,全方位推進各項事業的依法治理,為依法治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五”普法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深入學習宣傳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和黨的依法治國、建設的基本方略,學習宣傳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學習宣傳與公民工作、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努力提高廣大公民的法律素質。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堅持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繼續推進依法治理工作。把法制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是在黨中央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一五”規劃新的歷史條件下展開的。
我市“五五”普法總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緊緊圍繞實現“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以提高市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為中心,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堅持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緊密結合,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緊密結合,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學法、用法和提高法律素質服務,為實施全市“十一五”規劃服務,為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服務,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服務。通過廣泛深入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充分發揮法律在調整社會利益關系中的基礎性和主導性作用;進一步提高市民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法律素質,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推進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依法規范和管理的自覺性,不斷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和全面推進首都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