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一份稅前6000元的月薪,要求應屆畢業生支付19800元的培訓費用,學生繳費后培訓沒幾天,公司整體“跑路”。這種似曾相識的“找工作騙局”,竟在上海至少騙了150名大學生。
“我所掌握的,有名有姓,有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的,僅在上海就有150個人。”畢業于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的小王,是這群學生中的一名,如今的他,在找工作之余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收集被騙人信息,并牽頭維權,“全國群里,有355個直接受害者,涉及濟南、西安、成都、北京等城市;上海群里,我所認識并當面見過的人,有40多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日前加入這一名為“維權英勇者”的微信群中,群里的維權大學生幾乎擁有相同的“被騙經歷”,所不同的是“騙”他們的企業。
最令大學生們傷神的,早已不是“為什么被騙”“被騙多少錢”的問題,如今,他們最關心的話題只有一個??如何維權。過去的半個月內,以小王為首的這群大學生,找過公安、工商、法院等單位,均未獲得實質性幫助,略顯尷尬的是,他們最終只能通過媒體維權??消息從記者處獲得,律師通過記者聘請。
“極簡”詐騙模式,如何獲得“人心”
去年9月,小王在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提供一份月薪6000~8000元的工作,前提是要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崗前培訓。
實際上,類似的“崗前培訓”騙局,小王不是沒聽說過。因此,他在遞交簡歷后,特地觀察了這家公司的相關做法是否有文書“備案”。
在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圓享科技公司,小王簽訂了一份《SAP管理業務咨詢服務協議》,協議約定在培訓期間,公司每個月給小王4000元補貼,培訓合格之后正式入職,每個月工資6000元,但是培訓的費用19800元必須由小王自己承擔。
但這份協議的落款蓋章,卻是“北京圓享科技有限公司”。小王當時對此也持有懷疑,對方告訴小王,這是“北京總部”的章。
此外,考慮到還沒參加工作的小王一下子拿不出19800元,公司“貼心”地為其聯系了“么么貸”貸款。
這是一個互聯網貸款平臺,是米么金服(小米科技投資)旗下的核心產品,專注為年輕人提供“當月花,下月付”的分期支付服務。公司資料顯示,“么么貸”已開展教育培訓、IT培訓、職能培訓等多行業商戶合作,且風控體系領先。
在公司的運作下,小王拿到了自我感覺接近“VIP待遇”的貸款??6+18還款模式,前6個月每月還款198元,后18個月每月還款1311.04元。只不過,年利率高了一些??23%。
更“貼心”的是,前6個月每月198元的還款,公司承諾由公司來還。
3月25日,是小王原定的“結業日”。按照此前公司與他的約定,他理應在這一天拿到自己SAP(HR)人力資源管理結業證書,并且,開始享受由公司提供的“企業人才輸送服務”。
但這一天,整個公司除了小王等學員外,只有一名負責的培訓老師。結業證書是拿到了,然而,公司卻不見了。
小王致電此前與自己聯系的工作人員,對方聲稱自己已在年前調往北京工作,并給他一個名叫Eric的上海員工電話;Eric則告訴小王,公司已經從上海嘉定搬往寶山,“事情太雜亂,到4月初再安排”。
不到一周的等待中,小王漸漸察覺有些不對勁,原本在學員群里與學生互動火熱的指導老師Cain不作聲了,給Cain打電話,對方卻說自己辭職了,此后便失聯了。4月初,所有與上海圓享科技公司有關的人員全都失聯,位于嘉定的公司地址空無一人。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上海的維權大學生,幾乎都與小王有著同樣的遭遇。涉及的上海圓享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啟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蘭石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全部人去樓空,目前處于失聯狀態。其中,除蘭石公司地址在上海市黃浦區外,另兩家公司均位于上海嘉定區。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招收的學員,最后的匯款對象都是“圓享教育”。
學生集體維權,四處碰壁
從4月初開始,最近兩三周時間,感覺受騙了的學生開始嘗試集體維權,結果是,四處碰壁。
小姚的遭遇,比小王更“慘”一些。小王至少拿到了一份SAP(HR)人力資源管理結業證書,而小姚則在接受4次當面教學后,回家開始“視頻教學”。
他最后一次與指導老師接觸,對方告訴他,如果要享受“企業人才輸送服務”,需要自己準備材料。這份材料包括“十次面試錄音”??即要求學員自己出去找工作,并面試10次,每次面試錄音為證。
“這是存心為難我們,能面試10次,還要他們提供什么服務?”與小王一樣,現在小姚不得不面對每月1300多元的還貸壓力。受騙者們最終決定報警。
4月5日,小姚、小王等3人一起到位于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區公安分局報案,接待民警要求他們前往工商局找出公司背景。3人在得到相關文件后又趕回黃浦公安分局,卻被告知該案屬于“協議違約”范疇,民警建議同學們到黃浦區人民法院走訴訟渠道。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由于小王等人是與“北京圓享”簽訂的合同,因此,他們無法在上海嘉定主張權利;但以小姚為代表的一批被害人,與注冊地為上海黃浦區的上海蘭石公司簽訂了合同,因此,學生們決定就近在上海黃浦區維權。
在黃浦區公安局的建議下,受騙學生又趕到黃浦區法院。
小姚說,法官在認真看完合同和此前媒體播出的有關SAP培訓詐騙的電視后,建議同學們通過公安局進行刑事立案,“還有一種做法,可以去北京申請民事訴訟,因為是北京公司蓋的章。但這樣做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因為找不到被告人所以不管是案件還是賠償都執行不了”。
受騙學生在集體商議后,確定了“走刑事立案程序”的辦法。
4月9日,為了引起公安機關的重視,17名學生組團前往上海市公安局報案,但最終因為市局沒有案件受理點,又被介紹回到黃浦區公安分局。
小姚將當時與黃浦區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的對話記錄了下來。
黃浦區公安局:“你們這個我們審核下來不能被定為刑事犯罪。”
學生:“可是他們沒履行合約啊!”
公安局:“你們參加培訓了嗎?”
學生:“沒參加完啊!”
公安局:“他們有培訓就不算詐騙,這算消費糾紛,你去消費者協會去告吧,我們沒有調查權。”
學生:“那公司跑路了呢?”
公安局:“公司的注冊信息還有吧?”
學生:“對。”
公安局:“那只能算他們暫停營業,要不你去工商局告。”
學生:“那您說怎么才能立案呢?”
公安局:“這個事情到法院去。”
學生:“可是我們已經去過了,法院說只能是民事訴訟。”
公安局:“你去訴訟,接下來法院如果判斷出這是詐騙行為,會出具相關文書,要求公安機關辦理。”
學生:“那能不能您給簽一個不立案的決定證明?”
公安局:“立案有個審查期限,最后通不過還是通不過。你不如省點時間直接去法院吧,我們只管刑法上面的,你自己去看看刑法。”
媒體、律師介入,方獲關注
4月22日,小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們已經通過上海一家媒體找到了律師戴佩清,并在律師的幫助下,開始規范地收集證據。
戴佩清告訴記者,她認為目前應當做的是統計清楚這起陷入“貸款門”學生的具體情況,“到底多少人受騙、涉及到多少金額,確認一下哪些人付了多少錢,把他們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列表,到時候一旦有需要,我就把這個表交上去,讓他們斷定”。
就戴佩清目前了解的情況,“有些學生做過培訓,法律上說‘未遂’,還沒形成實際損失,不能說簽了合同就是受害人。所以黃浦公安那邊我也在溝通,他們需要研究一下才給我答復”。
小王告訴記者,黃浦公安方面原定于4月22日晚上給出答復,但截至記者發稿,黃浦公安局方面尚未就此給出答復。
“派出所辦理的都是一般刑事案件,比如打架、斗毆等,此事件為經濟類的犯罪案件,所以,派出所不立案是合理的;但是公安經偵部門不立案就不對了,事件中的蘭石公司涉嫌詐騙,屬于經濟類犯罪案件,公安經偵部門應該立案。”戴佩清此前在接受《上海法治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公安經偵部門應當立案。
戴佩清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要解決這個事情,“正常路徑就是去報案,應該由公安部門出面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有偵查權”。
此外,她建議:“其實還是應該通過專業的律師,專業律師還要通過各種關系,把這些東西查清楚才行。我也在提供很多法律意見,嘗試幫到他們。”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了解到,小王、小姚等150多人只是在上海地區的部分受騙者,《上海法治報》獲得的一份由濟南受害者小張提供的名單顯示,僅“上海圓享”從2013年開始接收了超過2000人培訓,遍布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