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招生網和內蒙古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內蒙古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196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485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不過每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內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內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853名;
2、內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2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9921名;
3、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320名;
4、內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431名;
5、內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864名;
二、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96 | 74853 | 省政府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10 | 28431 | 省政府 |
2、2021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215 | 69921 | 省政府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00 | - | 省政府 |
3、2020年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97 | 74320 | 省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03 | 38864 | 省政府 |
軍校體檢什么時候開始
以學校的通知為準。
軍校體檢是在高考后,畢竟只有高考成績出來了,各院校才開始招生,由于軍校多是提前批次,所以高考結束之后有一次體檢面向報考了提前批次志愿并且達到學校提檔線的考生,內容還包含政治審查、面試等環節。
如果這個沒通過,你將失去提前批次志愿錄取機會,但不影響其他批次志愿錄取。入校之后還有一次復檢,檢查比較全面和嚴格,如果復檢沒過,按退學處理,只能復讀。
對于軍校體檢什么時候開始這個問題,當下并沒有準確的答案,一般來講高考軍校體檢以《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為標準。軍校體檢日期并無規定,以報考院校的通知為準。凡報考軍隊院校的考生,除參加全國高考外,還必須參加軍隊院校組織的面試檢測。
面試檢測主要是檢查考生的外貌、體型、報考的動機等。檢驗考生的反應能力、心理素質、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看其是否符合所報考專業的要求。凡未參加面試檢測的考生,均不能被軍隊院校錄取。檢測工作一般由招生院校具體實施。
公辦二本大學排行榜
全國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 | 貴州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 | 重慶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4 | 遵義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公辦 | 二本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公辦 | 二本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1 | 集美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2 | 重慶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3 | 北京聯合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4 | 上海商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5 | 蘇州科技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6 | 成都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7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9 | 廣東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0 | 重慶工商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1 | 貴州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2 | 廈門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3 | 云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5 | 新鄉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6 | 湖北醫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7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8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9 | 溫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0 | 廈門理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三、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校介紹
學院是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機械行業骨干職業院校、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國家級眾創空間、湖南省卓越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湖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文明標兵校園、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示范校、湖南省實習管理強校、湖南省職業院校文化建設強校、湖南省汽車制造業高級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湖南省機器人與智能裝備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長沙市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單位。 近年來,學院按照錯位發展、優勢超前、凸顯特色的辦學理念,緊隨產業發展持續推進專業建設轉型升級,積極推行產教融合、師生融合的人才精細化培養方式,重點培養智能制造產業鏈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受到業界贊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湖南衛視等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對學院辦學成績成果報道200余次。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智造創客學院、人文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政教學部等九個二級學院(教學部)。建成了深度融入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的智能制造技術、智能控制技術、智能汽車技術、智能制造服務四大專業群。開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梯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30個全日制專科專業。其中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全國職業院校裝備制造類示范專業,智能控制技術專業群為省級示范特色專業群,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為省級示范特色專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為省級特色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為全國機械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創新建設專業,數控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技術為省級精品專業。牽頭制定了全國高職院校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標準。 學院全面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62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45人, “雙師型”專任教師324人,享受國務院、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各1人,全國機械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湖南省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3人,全國技術能手4人,湖南省技術能手、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省級專業帶頭人3人,省級專業教學團隊2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入選教育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入選教育部高職典型案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入選教育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9年獲湖南省教師職業能力競賽中一等獎11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0項,一等獎數量排名全省第一,獲獎數量排名全省第一;獲全國各類教師競賽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項。 學院堅持“立足長沙經開區、植根智能裝備制造業”的辦學定位,構建“政企行園校”多方聯動、共享共促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充分依托地處國家級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位優勢,與中國鐵建、三一集團、中聯重科、上汽大眾、上汽三菱電梯、捷豹路虎(中國)等500余家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與知名企業在校內合作共建了上海三菱電梯學院、捷豹路虎(中國)長沙培訓中心、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中心、長沙獵豹汽車培訓中心、湖南凱城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生產性實訓基地。2019年學院榮獲園區企業合作院校“四項第一”:2018年園區合作企業數量排名第一、2018年為園區輸送技能人才數量排名第一、2019年企業技能人才校園招聘意向排名第一、2019年技能人才校企聯合培養意向排名第一,學院被長沙經開區授予“校企合作先進院校”。 學院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創意教育,建有智造創客學院和創業大廈等創新創業平臺,形成了集創新思維普及、科技創新與創客教育、創新創意產品研發、項目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創客空間,被授予國家級眾創空間稱號。建成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創客人才培養機制,牽頭成立了湖南省高職創客教育專業委員會。打造湖南省創客教育品牌,學院“創文化”成果2018年榮獲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學院人才培養成效顯著,人才培養質量位居全省前列。近三年湖南省學生技能競賽成績均排名前五,2019年獲湖南省學生技能競賽中一等獎12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33項,團隊成績排名全省第二;獲國家技能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學生獲獎數排名全國前60。學生技能抽查成績優秀,年終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據麥可思調查,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就業現狀滿意度、平均月收入均遠高于全國高職平均值。學院培養人才廣受社會贊譽,涌現了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晏斌、入職半年即獲得上海大眾集團職工技能競賽“維修電工第一名”的焦喜春、在廣汽三菱被譽為“機器人的老中醫”的技能大師謝衛華等大批能工巧匠。 “十四五”期間,學院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辦學方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產教融合為主線,全方位提升高水平院校建設的服務保障支撐能力,創客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成效更加顯著,具有國內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成功造就,支撐高水平院校建設的智造特色專業發展格局更具優勢,深度融入經開區經濟社會發展特色持續彰顯,綠色智慧和諧美麗新機電全面建成,在服務湖南推進“三個高地”建設中展現機電擔當和機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