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媽媽帶著我乘車去常州上課。
在我身邊的座位上坐著一位阿姨和她的寶寶。小男孩手里拿著面包,一邊吃,一邊跟著他的媽媽學唐詩。阿姨念道:“鋤禾日當午……”每當阿姨念完一句,小男孩也學著搖頭晃腦,奶聲奶氣地跟著念:“鋤禾日當午……”看到小男孩這么小就會念唐詩,還念得有模有樣,旁邊的乘客紛紛投去了贊許的目光。
汽車一路往前開,小男孩手里的面包還沒有吃完。隨著一路的顛簸,不時有面包屑掉在衣服上。阿姨看了看,皺著眉頭說:“怎么還沒吃完,吃飽了,就扔掉?,面包屑把衣服都弄臟了。”說著,把小男孩手中的面包順手扔進了車上的垃圾桶,接著,又讓小男孩背詩給她聽,小男孩嘟著嘴,好像極不情愿,結結巴巴地說:“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汗滴……”他的小臉漲的通紅,可能是背不出來了吧,可憐巴巴地望著阿姨。阿姨帶著指責的語氣說:“這句話都背不好。是汗滴禾下土。告訴我們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汗水都滴下來了,現在記住沒?”小男孩懂事地點了點頭,接著背:“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A!闭敗按蠊Ω娉伞睍r,又卡殼了。這下,阿姨可真生氣了,指著小男孩的頭說:“怎么老記不。苛A=孕量。就是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你腦袋里裝的什么東西,怎么就是記不進去?”小男孩委屈地哭了起來,車上一陣騷動,大家都向那位阿姨投去異樣的目光。
也許這位阿姨感到氣氛不對,在躲閃中,無意間看見了垃圾桶里的面包,頓時羞得滿臉通紅。
看到了這一幕,我感慨萬千,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可是也不能浪費糧食,正如那位阿姨說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一粒米,每一顆麥子都來之不易,那就更應該好好珍惜。這個道理雖然那個阿姨也知道,可是她卻并沒有真正的行動。這是最需要我們思考的。
我們明白很多道理,但我們往往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其實做比我們說的重要的多的多。如何讓我們勤儉節約、低碳生活落實到實處呢?
我想我們應該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做實實在在有行動的低碳達人。平時我們吃飯盡量不養成剩飯的習慣,如果自己吃得少,就不要盛很多的飯,吃多少盛多少;洗手時不要把水開得太大,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白紙盡量使用充分,不要因寫了幾個字不好用了就丟掉,真可惜……
文章采用順敘,敘述了一件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作者將小男孩和小男孩媽媽的行為作對比,突出了做比說更重要這一觀點。多運用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結尾處深化主題,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