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沈陽工業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時間及開學時間和新生入學指南軍訓須知
沈陽工業大學坐落在中國東北地區現代化的中心城市沈陽市,是一所以工為主,涵蓋工、理、經、管、文、法、哲等七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陽機電學院更名為沈陽工業大學,原為國家機械工業部所屬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遼寧省管理為主。
學校由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中央校區、興順校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和位于遼寧省遼陽市的宏偉校區等四個校區組成。中央校區(主校區)位于裝備制造業聚集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校園內碧波蕩漾,草木蔥蘢,精致典雅,如詩如畫,是陶冶情操和讀書治學的理想之所。
學校總占地面積159.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1.2萬平方米,設有17個學院、2個教學部和1個工程實踐中心,共設42個本科專業、18個專科專業。學校現有普通本科生14573人,高職專科生1291人,各類研究生2306人。沈陽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獨立學院)有學生3923人。
學校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49個學科和學科領域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一級學科和10個二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一級學科4個、省重點二級學科16個。建有國家稀土永磁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風力發電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高電壓強電流與新型電機重點實驗室、復雜曲面數控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鎂合金及其成型技術等省級重點實驗室、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15個國家和部省級科研基地。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名師云集。現有教職工2649人。教師1113人,其中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37人、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5人、教授、副教授469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9%,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1%。教師隊伍中有全國優秀教師和勞動模范、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全國專業學會理事長、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國家和省級優秀科技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和省部級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部級優秀人才、學科拔尖人才、教學名師和優秀創新團隊等一大批優秀人才隊伍,學校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作為兼職教師。
學校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將教學質量視為學校的生命線。“十五”以來,我校建設了17門省級精品課程、24門校級精品課程、29門校級優秀課程;建設了3個遼寧省示范性本科專業、3個遼寧省示范性實驗教學中心、1個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緊缺人才培養基地;我校共立項研究教學改革課題377項,其中國家級教改課題3項、省級以上教改課題29項,獲得遼寧省教學改革成果獎23項。我校多次在省內高校基礎課全省統考中連續穩定高居榜首。我校學生在國家和省、市舉行的各種科技文體賽事中均取得好成績,名列省內高校前列。在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均取得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并獲全國高校“外研社杯”英語辯論大賽全國第三名、全國“挑戰杯”競賽銀獎、李寧杯全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賽冠軍等。
“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十五”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國家級計劃項目98項,省部級等計劃項目740項,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1389項,完成了一批獲得社會認同的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應用價值的科學技術成果,共取得鑒定成果、國家專利46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三大獎勵96項。2007年科研經費到款1.5億元。
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與日本、德國、英國、芬蘭、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30所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際合作關系。從1985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從1999年開始與英國魯頓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美國班尼迪克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商學院在本科、研究生層次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已經形成700多名學生的培養規模,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辦學六十年來,學校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業相關學科專業為主,電氣、材料、機械、儀器儀表等學科相互融合,工、理、經、管、文、法、哲等學科專業相互支撐的學科與專業特色。在辦學層次上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拓展國際合作教育。以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為主,積極輻射全國裝備制造業和其他行業領域。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形成了作風樸實、基礎寬厚、工程應用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建校近六十年來,學校培養了11萬名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今,完成了校園換建的沈陽工業大學傳承歷史,放眼未來,肩負歷史責任,秉承“自強,篤行”的校訓和“求真務實、不斷進取”的精神,邁上了穩步發展的新旅程,正朝著把學校建成一所高水平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