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策,高考672分,北大生物系錄取。高考成績出來之后,我讓高策寫一寫曾經的故事,算是給自己的高中一個總結,也給學弟學妹一點鼓勵。幾天之后他發給我這樣一篇文章,讀完之后,我熱淚盈眶。他的文章里有自己刻骨銘心的故事,我的眼淚里有我和幾十個孩子刻骨銘心的青春。】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
終于,我可以平靜下來,在這樣一個清晨,好好地回憶,細細的品味,那屬于我的高三奇跡。
想借用班主任的評語,對高三的上學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懷天下卻做不到臥薪嘗膽,立志異常堅定卻難逃現實誘惑,看得見遠處的山卻看不見腳下的路。有時把執迷不悟叫執著,有時把自我滿足當自信,有時自以為是能夠拯救別人拯救世界的萬能上帝,到頭來成了自身都難保的過河泥菩薩。有時是真正弱點百出還不以為意的“偽高手”,有時是地道地荒廢機會還自鳴得意的可憐人。”看到這些評語,這些批評,我心里有恐慌,卻更迷茫——我究竟該怎樣做……
【這是我從教幾年的學生評語中唯一一次這么“狠”地評價自己的學生,而批評的恰恰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中的一個。他幾乎是我欽點的班長;他有很多看法與我異乎尋常地一致,雖然我沒有當面對他說過;他曾經在寒冷的深夜與我探討愛的問題,雖然我沒有能讓他接受我的觀點,但是我依然欣賞他的思考;他也有著自己的大氣與胸懷,我喜歡他們做的每一期墻報和班會,我喜歡他的文筆,也多次把他的文章作為范文;當然,這些都掩不住他的不足,他也在高三的時候為自己的習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直到今天我都相信,他的路原本可以不這么難。
我依然記得,我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給高策寫下上面那些話,我記得,我幾乎是用了整整兩個晚自習,用了十多張答題卡來反復揣摩這些話。語氣太重了,緩和一下,太緩和了,再加重。思考來思考去,我幾乎選擇了我能選用的最嚴厲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話,我的想法只有一個,我也相信他能理解,那就是——這些話不是無情地否定,而是狠狠地喚醒;而不是無情地放棄,而是堅定地期待,這些話不是結束,而是一個起點。】
千瘡百孔的習慣讓我的成績從高二期末的年級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過那時的我依舊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可以東山再起。
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時間,在迷茫與掙扎中看著成績下滑,看著北大遠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現在想想,那真是一次夢幻般的影響我很久的經歷!
憑借高二的成績我走進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筆試考場,上午的數學共四個題,交卷時我只做了一點點。若是擱在平時,下午的測試我一定會邊做題變懊惱,接著一敗涂地。可是這次,不知是哪里來的力量,我暫時忘卻了上午的數學卷,一點一點答題,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場,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卻著實為自己下午的沉著感到欣慰。壓線通過筆試,正是對我心態的獎勵,從那時起,無論上一科考的怎樣,我都能堅強的努力到最后一秒,這或許遠比通過考試要重要吧。
【我不曾預料到他會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可我料想到了他的堅持。這也許是我下決心寫下上面那些評語的最大的原因吧!】
接著的面試,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著那讓我陶醉的氣息,陽光靜靜地灑在身上……直到后來,我才意識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讀書人,給了黑暗中的我多么強烈的希望。
戲劇性的是最終我只獲得五分的加分,老天開起玩笑怎么這么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計劃,不知所措的呆著,就是呆著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多,花費了那么多時間,只有五分,值嗎?我永遠不會忘記許多人聽到這“五分”的神態,那是一種聽到冷笑話的表情,我只有以笑應對。可我不服,或許,這五分就有用呢;或許,就真的有用呢……
再開學,立刻到了“質檢二”。理綜的出現讓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學的優勢發揮不出,物理的劣勢暴露無遺。200名,我忘不了老師氣沖沖地拿著成績單到宿舍指給我看:“還沒這么差過吧!自己好好想想……”剎那間,我感覺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咬咬牙,下定決心。我扔掉了手機卡,把MP4借給了同學,在枕頭下放了三樣東西:暑假買的《清華北大不是夢》,在北大自主招生領取的《筑夢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組明信片。趴在床上,難以入夢。一筆一劃地將職燁的《花開不敗》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個為了復旦犧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樣……
在職燁寫成《花開不敗》的那一刻起,這篇文章影響了多少曾在夢想面前困惑的孩子。在郭嘉逸的文章中提到他,在高策的文中里提到他,在無數孩子的青春記憶力有這樣一篇文章的痕跡。而未來人們還會記住郭嘉逸的《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也會記起這一篇《奇跡,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總是黑壓壓的一片,看不到一絲陽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導致了身體的問題,腦子里總是跟漿糊似的,還不時地干嘔。但我不能松懈,該吃藥吃藥,吃了藥還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覺得夜好靜啊,只聽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記了開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懷念的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