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國防的基本要素是(ABCDE)。
A政治要素
B經濟要素
C科技要素
D自然要素
E軍事要素
2、現代國防的基本類型是(ABC)
A侵略擴張型;
B自衛防御型;
C互相聯盟型;
D不獨不統型;
3、1989年江澤民同志出任中央*,提出堅持走(BCDE)的國防建設之路。
A 大打
B精兵
C利器
D合成
E高效
4、當前國際戰略格局主要現狀表現為(ACD)
(A)世界呈多極化趨勢,但美國單邊主義有恃無恐
(B)霸權主義對第三世界國家實施圍堵
(C)國際恐怖活動猖獗,對國際安全影響嚴重
(D)世界軍備競賽加劇,對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5、軍事戰略的特點(ACD)
(A)立足于威懾;(B)立足于核戰爭;
(C)立足于威懾;(D)立足常規戰爭。
6、中國安全政策的目的是(ABCD),確保國家安全。
(A)鞏固國防;(B)捍衛國家主權;
(C)維護領土完整;(D)抵御侵略。
7、精確制導武器為直接摧毀概率超過(C)的制導武器。
A60%,B70%,C50%,D90%
8、導彈與精確制導彈藥的主要區別是(C)
A前者有彈翼,而后者沒有;
B后者有彈翼,而前者沒有;
C前者有動力裝置,而后者沒有;
D后者有動力裝置,而前者沒有;
9、一顆靜止衛星可以覆蓋大約地球表面(C)的區域。
A60%,B50%,C40%,D30%
10、20世紀90年代初,一場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擊伊拉克軍隊的海灣戰爭,向人們提出了戰爭的(B)這一重大命題。
A機械化B信息化C精確化D立體化
11、海灣戰爭發生于(B)年。
A1990B1991C1999D2003
12、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軍隊規模將向(C)方向發展。
A大型化
B一體化
C小型化
D立體化
二、填空題
1、中國國防的歷史包括(中國古代國防)、(中國近代國防)、(新中國的國防)等三個階段。
2、(1964)年(10)月(16)日(15)時,第一顆原子弱試驗成功,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威懾力量。
3、毛澤東所強調的“二十一字方針”是:(積極防御);(誘敵深入);(打人民戰爭);(打運動戰);(打殲滅戰)。
4、軍事戰略是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
5、所謂多極格局,是指多種戰略力量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約)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戰略關系。
6、中國是一個陸海大國,位于歐亞大陸的東南部,陸疆面積(960)萬平方公
里,有(2.2)萬多公里的陸地邊界。同時,中國又是一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權益的大國,東臨太平洋,海岸線長(1.8)萬多公里,擁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豐富的海洋資源。
7、當代高技術包括六大高技術群體,即(信息技術)群、(新材料技術)群、(新能源技術)群、(航天技術)群、(生物技術)群和(海洋開發技術)群。
8、軍事高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影響概括起來就是(偵察立體)化、(打擊精確)化、(反應高速)化、(防護綜合)化、(控制智能)化。
9、導彈的本體一般由(戰斗部及引信)、(動力裝置)、(制導系統)和(彈體)四部分組成。
10、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隨后發生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不僅向人們提出了戰爭的“信息化”這一重大命題,而且逐步孕育了一個全新的戰爭形態(信息化戰爭)。
11、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發生了(5)次信息革命。
12、未來信息化戰爭中,戰爭目的將由“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轉變為(控制敵人)、(保護自己)。
三、簡答題
1、國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2、國防的職能包括哪些?
答:保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領土完整、保衛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家發展、鞏固國家的地位。
3、簡述國際戰略格局的基本特點。
答:國際戰略格局的時代性,國際戰略格局的適應性,國際戰略格局的關聯性。
4、簡述產生恐怖活動的主要原因。
答:一是舊的、不合理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秩序為恐怖活動的滋生和生長提供了基礎。二是美、英一意孤行地發動伊拉克戰爭,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極大的刺激了國際恐怖活動,特別是中東地區激進組織的暴力行動。三是形形色色的邪教、極端宗教等組織作祟。
5、激光武器對目標造成破壞的主要效應有哪些?
答:主要是燒蝕效、激波效應和輻射效應
6、隱身兵器對作戰有哪些影響?
答:①隱身飛行器的出現,增大了對空防御難度。②地面兵器“隱身”能力增強,戰場生存能力明顯提高。③武器系統的隱身攻擊能力使指揮系統面臨生存威脅。
④隱身兵器使電子對抗和偵察與反偵察的斗爭更加劇烈。
7、信息化戰爭的內涵是什么?
答: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及其物化的武器裝備
,通過奪取信息優勢和制信息權取得勝利而進行的戰爭,就可稱之為信息化戰爭。或:現階段和即將到來的戰爭形式為核威懾下的信息化戰爭。
8、C4ISR系統中的C4指的是什么?
答:即指自動化指揮系統,是美國人開發的一個通訊聯絡系統。C4表示Command?指揮、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計算機。
四、論述題
1、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談談如何增強國防觀念為祖國作貢獻?
(1)努力學習國防知識;
(2)為國防建設做貢獻;
(3)為形成擁軍、愛民的良好社會氛圍做貢獻。
2、通過軍事理論課程學習及軍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主要收獲與體會。
(1)激發了愛國主義熱情,強化了國防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2)增長了國防和軍事方面的知識,了解了解放軍的優秀傳統和軍人的良好品格。
(3)增強了組織紀律觀念,培養了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精神。
(4)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將來報效祖國和人民。
3、簡論高技術發展與軍事變革的關系
(1)高技術群的發展推動新軍事變革;
(2)高技術是新軍事變革的主要內容;
(3)軍事需求既牽引了高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軍事的變革
4、信息化戰爭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信息化
戰爭的構成要素包括信息化武器裝備和信息化戰爭作戰力量。
(1)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是信息化戰爭的物質基礎。它的發展對作戰的影響是廣泛和持久的,從現代幾場戰爭的實踐來看,武器裝備對作戰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聯合、控制、精確、快速等四個方面。
(2)信息化戰爭作戰力量。信息化戰爭作戰力量是取得信息化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信息化戰爭作戰力量構成有多種區分方法,
按照軍種、兵種結構區分是基本方法,通常包括陸上作戰力量、海上作戰力量、空中作戰力量、戰略導彈作戰力量、空間作戰力量、信息作戰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