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的簡稱。
2.如發現親朋好友中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一要、二要、三要公安機關。
3.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運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護,從小抓起,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及時進行。
5.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依法確定。
6.邪教的本質集中體現在、、、反政府四個方面。
7.火警電話;匪警電話;交通事故報警電話;急救中心電話。
8.《公民道德建設基本綱要》提出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理誠信,,,敬業奉獻。
9.引導未成年人文明上網自覺履行《》,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10.《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和;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二、選擇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20分)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
A.權利B.義務C.權利和義務D.權力
2.我國憲法規定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不包括()
A.選舉權和被選舉權B.罷工自由C.人身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
3.我國現行憲法規定,國家通過普及(),加強建設
A.理想教育B.道德教育C.文化教育D.紀律和法制教育
4.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途徑有()
A.自行協商解決B.申請調解C.傷害事故的賠償D.不予理睬
5.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有()
A.攜帶管制刀具B.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C.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D.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6.我國教育法規定的在校學生的權利有:()
A.、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權B.獲得資助權C.獲得公正評價權D.申訴、訴訟權
7.張某作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權利有()
A.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
B.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C.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D.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8.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包括()
A.家庭保護B.學校保護C.社會保護D.司法保護
9.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有()
A.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B.權利和義務的現實性
C.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D.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10.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有()
A.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B.權利和義務的現實性
C.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D.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三、判斷題(每題1分,對打“√”,錯打“×”,總計20分)
1.行人、非機動車可以進入高速公路。()
2.食品雖然過了保質期,但外觀、口感正常,還是安全的。()
3.只要不影響交通,可以在道路上使用旱冰鞋代步。()
4.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教育、管理,不得歧視。()
5.消防通道在沒有火災的時候可以用來停車、堆放雜物。()
6.乘坐公交汽車,禁止攜帶鞭炮、香蕉水、汽油、寵物等物品。()
7.曉彬在某超市購物,付款后剛要出門,被值班保安攔住,保安認為曉彬涉嫌偷竊了超市里的商品,必須搜身檢查,保安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超市的合法利益,是正確的。()
8.齊某報考了某高校政治學專業,但該高校以齊某在高考體檢時查出系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拒絕錄取,這樣做是合法的。()
9.一天傍晚,某貨車違章超速行駛將順行的騎自行車的李某撞傷,貨車司機見天色已暗,四下無人,便將李某拖到路邊樹叢中,后駕車逃離現場。哪知,這一切被正在樹叢中玩耍的九歲男孩亮亮全部看在眼里,后公安局偵查此事,亮亮能正確表達當時看到的事情,可以作為證人。()
10.一小偷行竊,被小剛和同學們當場抓住,并將小偷打了一頓,隨后又給小偷掛上寫有“小偷”的紙牌讓眾人圍觀,這屬于見義勇為。()
11.14歲甲同學和乙同學一塊放學回家,乙同學說“一會我搶一個孩子的錢,你和我一塊去不用你搶”。甲同學想:“去了我不動手就不會犯罪”。()
12.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招用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13.對“學生在學校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就必須承擔責任”這一觀點,認識正確的是:學校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14.犯了法,認錯了也必須要接受法律處罰。()
15.張甲(20歲)與張乙(14歲)走到張丙家門口,見張丙家門口臥著一條花狗睡覺,張甲對張乙說,你拿一塊石頭去打花狗,看它有何反應,張乙照此辦理。花狗被打以后朝乙追去,乙見勢不妙忙躲在迎面走來的張丁的身后,花狗咬傷了張丁。張丁為此花去醫藥費500元。對此費用的承擔是主要由張甲承擔,張乙的監護人承擔適當部分。()
16.小張的爸爸在翻建自家住宅時挖到了一件文物,爸爸說在自己的院子里挖到的東西,歸自己家所有。()
17.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品和廣告。()
18.甲、乙、丙三人共謀要給丁一點教訓,揍丁一頓。到丁家后,丙在門外放風,甲、乙進屋教訓丁,結果將丁當場打死,對此案應定甲、乙犯有故意傷害致人死亡,丙犯有故意傷害罪。()
19.在校學生違反治安管理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本人無力賠償或者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應由學生的監護人負責。()
20.青年陳某到電影院看電影時吸煙引起周圍人的不滿。管理員加以制止,陳某趁機取鬧,砸了“請勿吸煙”告示牌的玻璃和燈泡,引起場內秩序混亂,中止放映5分鐘。陳某的行為是破壞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秩序行為。()
四、簡答(每題10分,共20分)
1.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五、案例分析(每題5分,共20分)
1.一名13歲的小學生未經父母同意,將一只價值500元的手表送給同學做生日禮物,其家長可以要求受贈的學生返還手表嗎?
2.金某(15周歲)在課間因小事與同學沈某發生爭執,金某一拳擊中沈某頭部,致使沈某倒地,送醫院不治死亡,問金某應當負刑事責任嗎?
3.小學生武某上課時,起立回答問題,后排的同學陳某用腳將武某的椅子移開,結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當時身體沒有任何異樣,老師也只批評了陳某幾句,就繼續上課。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腳發麻,后來發展為沒辦法正常坐著上課。父母將她送往醫院診斷,經檢查為尾椎受挫傷,導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長期治療。對這起事故,誰應該擔負責任?
4.兩名中學生星期天在居民區空地上踢足球,在爭球時,不慎將球踢到鄰居陽臺上,不僅造成陽臺玻璃破碎,而且使陽臺一名兒童被玻璃劃傷。問:鄰居財產損失及人身被傷害的民事責任應由誰承擔?
參考答案(學生卷);一、填空題1.生活教育2.勸阻、遠離、報告3.法;6.反人類、反科學、反社會7.119、110、1;9.青少年網上文明公約10.規章制度、紀律;二、選擇題;1.C2.B3.ABCD4.ABC5.ABCD6;三、判斷題1~5×××√×6~10√××√×11;四、簡答;1.答:權利有(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義務有(1)遵守法律
附: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1.生活教育2.勸阻、遠離、報告3.法律手段4.預防和矯正5.因果關系
6.反人類、反科學、反社會7.119、110、122、1208.團結友善、勤儉自強
9.青少年網上文明公約10.規章制度、紀律
二、選擇題
1.C2.B3.ABCD4.ABC5.ABCD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
三、判斷題1~5×××√×6~10√××√×11~15××√√√16~20×√√√√
四、簡答
1.答:權利有(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義務有(1)遵守法律、法規;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2.《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四條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
案例分析1.答:可以,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應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未征得監護人同意而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
2.答:應負刑事責任。
3.答:學生陳某負主要責任,由其監護人負責賠償。學校負有管理失職責任,負次要責任,應進行相應賠償。
4.答;由兩名學生的家長(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有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