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開學第一課語文教案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媽媽”中的第二篇課文《兒子們》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
2、以“沉甸甸”一詞為例,能夠了解一些ABB式詞語;能夠了解像“喏”等語氣詞。
3、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通過閱讀,聯系孩子的生活實際,懂得如何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了解愛并不是單純的口頭表達,需要用實際行動去體現。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哦,有三個兒子?”老爺爺說,“我怎么好像只看見一個兒子呢!”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體會它的含義,讓學生懂得怎樣做,才是真正關心媽媽、愛媽媽。
三、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性的小故事,整篇課文圍繞三個兒子看到母親提水后的不同表現,引導學生懂得如何為人子女,如何去愛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的內容并不復雜,卻說明了比較深刻的道理;真正愛媽媽的孩子是心疼媽媽的,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愛是互相的。
四、學生分析
本篇課文并不難,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生已可以獨立識字、讀文,因此應當給學生廣闊的自學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演自悟;再通過有趣的游戲,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五、教學活動設計
(一)啟動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媽媽的愛》這首兒歌,誰能背給大家聽一聽。是啊,媽媽的愛就像清涼的風,遮雨的傘;媽媽的愛就是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媽媽給了我們那么多偉大而無私的愛,那我們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的呢?(學生舉例說自己對媽媽的愛。)
2、今天我們繼續來讀一篇以媽媽為主題的文章“兒子們”,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3、齊讀課題。
(二)互動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請同學們迅速地把書翻到10頁,自由地朗讀課文,并做三件事:(1)給自然段標上序號。(2)圈出不認識的字。(3)小組合作解決這些不認識的字,并學會識字框里的字。
同學們課文讀得真起勁,生字學習得也很認真,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中的這些詞吧。誰來當小老師領讀啊。
課件出示重點字詞:井邊 歇著 靈巧 黃鶯 嗓子 有啥 很痛 沉甸甸 喏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寶寶嗎?
你能用“靈巧”說一句話嗎?
仿照“沉甸甸”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好嗎?
“喏”這是個語氣詞,想想我們還學過哪些語氣詞。
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這些字寶寶找到的好伙伴嗎?你想幫助哪一個就幫助組詞吧。
【評析】多種形式進行識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使識字教學靈活化、綜合化,把識字教學拓展出去了。
2、美讀課文,情感體驗。
學習第1~6自然段:
感謝同學們為字寶寶找到了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認識了,課文一定會讀得更好,誰能把1到6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三個孩子在媽媽心目中是什么樣的?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個兒子:靈巧,有力氣
第二個兒子:唱歌好
第三個兒子:沒什么出奇的
前兩個媽媽夸了自己的兒子,你們的媽媽夸你們嗎?是怎樣夸的?還記得媽媽當時的心情嗎?請大家用這種心情和語氣讀讀媽媽夸兒子的話。
第三個媽媽沒夸自己的兒子,應該怎樣讀?誰來讀讀她說的話?
如果只聽三個媽媽說,你最喜歡三個兒子中的哪一個?
【評析】這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幫助學生體會媽媽夸兒子的自豪之情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中的三個兒子。
學習課文7~13自然段:
出示課文最后一段:“哦,有三個兒子……一個兒子呢?”這個兒子指誰?想知道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7-13自然段,記住媽媽和兒子的動作語言,老師一會要請小演員來表演。
指名表演。
【評析】表演是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形式,用表演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中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
表演后的評價:
先來說說三個媽媽表演的怎么樣?應該怎樣演呢?讓我們來看看書中描寫媽媽提水動作的幾句話,(教師邊表演邊范讀),和你的同桌一起讀這段話。
再來評評三個兒子表演?讓我們來看看書中三個兒子的表現,誰來讀?
這次,誰想當小演員啊?
采訪游戲:請三位媽媽留下,還有剛才的三位媽媽到前面來,我是二年一班的記者,我想采訪一下幾位媽媽,提水時有什么感受?有兒子幫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沒有兒子幫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觀眾朋友們故事讀到這里,你最喜歡哪個兒子?如果你是三個兒子中的一個,你會怎樣做?
【評析】用采訪的形式把幾個問題串聯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怎么才是真正地愛媽媽。
再現課文最后一段:“哦,有三個兒子……一個兒子呢?”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見一個兒子呢?你想向他們中的哪一個學習?
【評析】有了前面的鋪墊,此時再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就會理解得比較深刻。
(三)能動
讀了全文,你認為應該怎么愛自己的媽媽呢?
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應該知道為人子女,第一,應當積極上進,成為有出息的人,為媽媽爭光;第二,要在接受媽媽愛的同時,懂得回報媽媽,并懂得回報媽媽并不是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就夠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過點滴小事去體貼媽媽,心疼媽媽,把對媽媽的愛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我說得對嗎?我們說到做到,今天的作業是每位同學回家后,都幫媽媽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寫到日記里,明天課前我們集體交流。
小學二年級開學第一課語文教案2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會用“一邊……一邊……”寫句子。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一些動物過冬的情況,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比較青蛙、螞蟻過冬方式的相同與不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誰知道“過冬”是什么意思?
2.出示圖片或幻燈片、標本。問:你們認識這些動物嗎?誰能說說它們的名稱?
3.教師講述:今天學習的課文,為我們介紹了燕子、杜鵑、黃鸝、喜鵲、青蛙、螞蟻過冬的一些知識。它們到底是怎樣過冬的,學了課文就知道了。請大家翻開課文。
板書 30.動物過冬
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利用拼音和字典,初讀感知,自學課文
1.練習朗讀全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多讀幾遍,讀準記牢。還要注意輕聲和兒化韻的朗讀。
2.再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課文讀流利。讀后劃出不懂的詞,查查字典,在小組內和同學們交流。(這步活動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其動腦、動手、動口,不流于形式。教師巡視,有重點地指導。)
3.指名學生朗讀全文。思考:本文是寫這些動物在過冬,還是準備過冬?分幾個自然段寫的?(因有圖畫穿插,分段易混,要適當指導。)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有幾幅圖,哪幾種動物?想一想,為什么沒畫出燕子、杜鵑和黃鸝?)
5.用一句話說說,課文寫了什么事。(課文寫了燕子、杜鵑、黃鸝、喜鵲、青蛙、螞蟻準備過冬的事。)板書:燕子、杜鵑、黃鸝喜鵲、青蛙、螞蟻
三、分段讀、想、批劃,再自學
1.自由輕聲分段讀課文,邊讀邊批劃:
①表明天氣變化的詞句。(或是季節變化)
②表明燕子、杜鵑、黃鸝、喜鵲各在哪兒準備過冬的詞句。
③表明青蛙在哪兒準備過冬的詞句。
④表明螞蟻在哪兒準備過冬的詞句。
2.把找出的詞句讀幾遍。
四、分段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①指名朗讀本段。
②理解:早晨,小螞蟻來到樹林里,它發現樹林里有什么變化?(滿地是落葉,感到有點兒冷,周圍靜極了。)從這些變化中你感覺到了什么?(秋天過去了,冬天來到了,朋友不見了。)
③誰能說說這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冬天來到時,樹林里的變化)
④指導讀本段。(注意引導學生從“有點兒冷、靜極了”等詞和后一問句中體會語氣)
2.學習第二段。
①指名朗讀本段。
②理解:這一段告訴了我們哪些動物準備過冬的情景?從哪里知道的?(燕子、杜鵑、黃鸝、喜鵲準備過冬的情景,從螞蟻和喜鵲的對話中知道的。)
③讀議小螞蟻和喜鵲的對話。(從它們的對話中,大家知道了這幾種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
結合課文理解“暖暖和和”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就用“暖和”?“這兒”指哪兒?(當地,現在生活的地方)。
④指導讀本段。(聯系插圖,邊看邊體會,注意小螞蟻仔細訪問的樣子和語氣,喜鵲熱心并高聲回答的樣子與語氣。)
3.學生自學第三段,教師引導歸納整理。
①出示小黑板,交代學習方法與要求。
a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b看看這段寫誰準備過冬,用一個詞說一說。
②學生自學。
③討論。
你知道青蛙是怎樣過冬的?冬眠是什么意思?
從青蛙的話中,你知道它是怎樣冬眠的?(整個冬天,睡在洞里,不吃不動)
哪些詞句寫出了青蛙在洞里冬眠的好處?
④回讀本段。(注意文中的問號、感嘆號,體會對話的語氣,先試讀,再指名讀。)
4.自讀第四段,看小螞蟻怎樣準備過冬。
①自學思考:小螞蟻準備怎樣過冬?
②聯系比較:螞蟻、青蛙在洞里過冬有什么不同?(螞蟻在洞里過冬,但不是冬眠,要活動還要吃的,所以要準備過冬的糧食。)
五、回讀全文,總結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全文。
2.說說課文中6種小動物,共有幾種過冬的方法。
3.教師總結。本文告訴我們,冬天到了,各種動物都用不同的方法準備過冬。如燕子、杜鵑、黃鸝飛到南方過冬。喜鵲就在當地把窩墊得暖暖和和地過冬。青蛙和螞蟻都在洞里過冬,但青蛙是冬眠,螞蟻在洞里不冬眠,還要準備蟲子當糧食,好在洞中生活。
六、完成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小螞蟻:天真好奇;青蛙:自信且答問耐心;喜鵲:平靜和氣)
2.說說還知道哪些動物是怎樣過冬的。教師也可簡略介紹幾種動物過冬的知識。
3.介紹有關課外讀物,要求課外閱讀,以擴大視野,豐富知識。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