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不久前,教育部正式公布《關于做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
其實早在15年前,清華大學曾推出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政策,當時就引來社會輿論爭議。與15年前一樣,教育部的這一規定也引來了同樣的爭議。贊成者認為,這可為大學生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助推高校畢業生就業。而反對者則認為,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不能本末倒置,再說創業不必非要趕在求學期間去進行,除非獲得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何時過15年,社會輿論對大學生休學創業的爭議絲毫未變?而更重要的問題是,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在中國大學熱炒15年之后,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率還低得可憐。
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3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3%。其中,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3%,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僅為1.3%。雖然近年來創業比例逐漸走高,但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選擇創業的大學生還非常少,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創業夢想很強烈,但現實卻很骨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教育部門、高校推出的鼓勵創業措施沒有見到多大實效。再推出10多年前就曾嘗試過的政策,還會起到助推作用嗎?
之所以休學創業的話題一直被爭議,是因為在過去10多年中,我國并沒有建立起彈性學制,即完全學分制。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我國高校就提出實行完全學分制,推行彈性學制的概念,學生修完學分即可畢業,既可縮短年限,也可延長年限。可在實際辦學中,幾乎所有學校都對學生實行了傳統的學年制管理,即所謂的“學年學分制”。學校的必修課程過多、選修課比例很低,使所有學生的課程大同小異;學校的教育教學以及就業服務沒有進行調整,因此,學生的求學也就只能按部就班。
如果切實實行彈性學制,休學創業根本不是什么問題,因為學生可自主選時(確定上學時間)、選科(選擇學習科目)、選課(選擇課程)、選師(選擇老師)。如果想在求學中途做其他事,包括打工掙錢、修學旅行等,完全可自主調整。很自然地,如果學生有很好的創業機會,或者想體驗創業,就可選擇這一兩年暫時不讀書,之后再回學校讀書。
此次教育部也提出,要建立健全創業成果和學分轉化教學管理制度,實行彈性學制,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可問題是,高校能真正建立起完全學分制嗎?這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