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目前還是個熱門專業,入世,對中國高等學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既提出挑戰又給予很大的發展機遇,該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廣闊,但要求會更高。 那么,國際經濟貿易專業人才到底有這怎么的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前景又如何?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供需現狀
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員國,中國的經濟運行環境必將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將遇到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必然發生變化,使得以前冷的專業可能會熱起來,以前熱的也可能會變冷。
但有一種人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劇,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必然會備受重視。這種人才,就是熟悉國際慣例,精通外語與國際貿易規則,掌握貿易談判知識和技巧的專業外經貿人才。
但為什么近幾年外經貿專業畢業生顯得供過于求,前景堪憂?其實,造成外經貿類專業學生就業相對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世界經濟不景氣因素的作用,我國的經濟也受到波及,畢業生就業市場亦受影響,需求減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由于與經濟形勢聯系緊密,因而人才需求相對不旺更為明顯。二是從20世紀90年代起,全國各地許多高等院校紛紛上馬此類專業,難免趕鴨子上架,培養出來的人才特色與針對性不明顯,使得人才顯得相對過剩。
實際上當前我國的國際經貿人才在數量上嚴重不足,在業務上、素質上符合國際貿易人才條件的為數更少。部分企業與外商的交往、談判,靠臨時借用不懂專業的翻譯人員。部分企業的產品出口靠代理商,使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受到一定的制約。入世后,隨著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批準直接從事對外貿易,這就要求企業的經貿人員不僅具有日常生活所需的聽、說、寫、譯的外語能力,還應懂得國際外貿知識、國際貿易談判規章和國際
經濟法律、營銷技術、基本的產品專業知識等。隨著與國外貿易往來的進一步增大,大批量地培養高素質的國際經貿人才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前景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政府對外貿易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外貿管理工作,到外貿企業從事對外貿易業務及國際市場的營銷工作,到國家機關、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商業部門、涉外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工商貿易公司或企業從事貿易經濟、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等。
畢業生薪酬指數:
1.畢業生1年薪酬指數:69%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畢業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6%。按照十分制計算,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1年后的薪酬指數為3.61,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于中等。
2.畢業2年薪酬指數:54%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畢業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2%。按照十分制計算,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2年后的薪酬指數為3.51,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于中等。
3.畢業3年薪酬指數:44%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畢業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為23%。按照十分制計算,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3年后的薪酬指數為3.40,與其他專業相比,薪酬屬于中等偏下。
應屆就業率指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中,94%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或剛剛畢業時找到工作,5%的學生在畢業1年以后實現就業。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應屆就業率指數為9.50,與其他專業相比,應屆就業率指數屬于中等偏上。
發展前景指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很好和比較好的比例為32%,29%的畢業生認為該專業發展前景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進行計算,該專業的發展前景指數為6.32,與其他專業相比,發展前景指數為中等偏上。
工作舒適度指數:
40%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認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較舒服"。14%的畢業生認為工作不太舒適或很不舒適。按照十分制進行計算,舒適度指數為6.64,與其他專業比較起來,該專業的舒適度指數為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