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來看,法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似乎比較困難,許多人(包括一部分專家)不看好這個專業。但這是人們對法學專業在認識上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的確,現實中確實存在部分法學專業學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業比較困難的現象,但不能由此而認為整個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就是這樣。法學專業“不好就業”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學專業本身出了問題,更不是社會法律人才需求飽和的問題,而是在于部分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能出現了問題,使得所培養的學生在素質和能力上存在缺陷而不能更好地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此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家司法考試——要想進入司法系統工作或者從事律師等職業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如果不能通過,自然就不能順利就業了。具體來說,法學專業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部分院校的法學專業教育,過分注重理論教學,而對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處理法律實務問題的能力重視不夠,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差,缺少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
2.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國家司法考試脫節。從這些年的司法考試情況來看,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同樣是參加司法考試,研究生考不過本科生、法學專業的考不過非法學專業的,等等。這個現象會令每一個法律教育工作者感到尷尬,但卻很能說明問題。學生大學學了四年法律,卻不能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問題何在?教育出了問題、教學出了問題!通過不了司法考試,再加上又缺乏其他技術能力,很難就業就在所難免。
3.對法學專業就業評價有問題。當前人們評價就業指的是畢業生當年的就業率,對法學專業來說,這是不十分科學和片面的。法學是一個跟很多學科不同的專業,法學專業的學生畢業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司法考試。很多法學專業的學生剛畢業為什么就“失業”呢?其實,很多畢業生是在復習司法考試。學生7月份畢業離校,司法考試卻是在9月份進行。有相當一部分的畢業生甚至還沒去找工作,其真正開始找工作是在考完司法考試之后。有的畢業生當年即使通過了司法考試,也沒有簽約單位,所以其當年就業率低也就不奇怪了。
4.就業難是當前大環境的影響,并非只有法學專業就業難。
那么,法學專業就業前景究竟如何?就業前景比較樂觀!種種信息表明,中國巨大的法律市場需求尚未開發。廣大農村地區、中小企業的法律需求和服務還沒有啟動。就個人律師的擁有量而言,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律師的數量僅為0.8個,這個比例不但低于發達國家,而且還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就企業方面講,我國現有企業5000萬多家,僅有4萬余家聘請了律師當法律顧問。法學專業就業目前面臨的尷尬局面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隨著社會法治意識的的增強,隨著法治環境的改善,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從律師的地區分布情況看,發展極不平衡。廣州、北京的律師都在萬人以上,大約占到全國律師總數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師,部分省份個別縣只有一名律師。
我國部分省份、部分經濟教育欠發達地區公檢法系統人才匱乏、青黃不接,崗位需求數量較大,為此,國家對這些地區司法考試報名條件,過關分數線都給予了極大的照顧。既便如此,每年能達到分數的人數也非常有限。
另一個奇怪的現象表明:都說法學專業不好就業,而每年又有眾多的非法學專業的在職人員,自愿放棄原有的工作,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用一種鍥而不舍地的精神,連續拼搏幾年,拼命往法律行業擠。一些非法學專業畢業生也放棄原有專業,加入司法考試大軍。這說明法律行業并非不好就業,而在于如何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在于如何攻破司法考試這座堡壘。
另外,歷年全國報名參加司法考試的人數,也能充分說明法學專業前景究竟如何:2002年為36萬、2003年為19.7萬、2004年為19.5萬、2005年為24.4萬、2006年為28萬、2007年為29.4萬、2008年為37萬、為41萬、為39萬。
綜上所述,法學專業就業前景廣闊、就業渠道廣泛,在具備法律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前提下,可以到公安、法院、檢察院以及司法行政等部門工作,可以從事律師職業,可以到社會法律服務所工作,可以到企業、社會團體等擔任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顧問,也可以從事法律研究和教育工作,等等。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很多職業和工作都需要首先擁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此,文法學院在教學中也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具備參加相關資格考試、取得資格證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