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市灣頭橋鎮泉塘村劉兆煥春節前夕搬進新家,對聯“居新屋感黨恩舊貌換新顏,創偉業靠國策共筑中國夢”醒目。
武岡市一危房改造前的樣子(資料圖)。
麻陽縣文昌閣鄉西皮溪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整體安置,村里21戶于春節前已全部入住新家。
西皮溪村村民劉紅艷高興表示搬新家后方便孩子上學了。
到2020年必須穩定實現的“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其中最難實現的便是住房保障。國家從2008年開始出臺農村危房改造政策,過去真正貧困戶要實現危房改造,還需自籌配套4-5萬元才能建好簡易安居房,但貧困戶無法自籌資金建房享受不了政策補貼,危房改造任務難以完成。
為了破解真正貧困農戶安居問題,湖南省出臺《湖南省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明確把貧困農戶危房改造作為農村危房改造重點,住建部門將75%以上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湖南創新機制,兩年幫助近7萬貧困農戶圓上安居夢,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貧困農戶危房改造經驗。
武岡:貧困戶花3000元搬進新房
邵陽武岡市系革命老區、武陵山片區區域扶貧攻堅試點市、湖南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有貧困人口71485人。在落實扶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要求上,還存在比較突出的短板,特別是農村危房量大、點多,A、B、C、D四級危房共有2.6萬多戶,其中亟需進行改造的貧困戶D級危房或無房戶尚有近5000戶,改造任務重,資金壓力大。
經過確定的近5000戶危房改造對象,有很多是無實力、無能力,或因病因災、收入低的貧困戶。記者了解,原來的改造方式,補助資金少,一般是改造后進行補貼,且鄉鎮、村組和社會力量沒有動員起來,就會使這些對象局限于宅基地、資金、施工、搬遷入住等諸多困難,無法啟動危房改造,從而導致最需改造的對象卻享受不到政策。如何整合利用好財政資金,帶動社會幫扶和投入,幫助解決貧困戶的住房困難?武岡市卻在危房改造中改出了新路。
武岡市通過把需要改造的貧困戶選出來、清出宅基地、統一建房、幫助搬家安置四步曲完成危房改造任務。武岡市委書記侯文解釋,危房改造以就地改建為主,按人均20平方米左右的標準批準新宅基地。危房改造堅持將原來改造戶自主申報改成村組直接評議篩選,由于村民自己建房時間長,成本高,政府為貧困戶統一建房,平均每戶補助4萬元左右,貧困戶驗收后再把資金交給建筑企業。針對特困戶改造完成后,發動社會力量幫助貧困戶搬進新居,切實解決危房改造“最后一步路”問題。這一改革,識別精準,切實解決了危房改造的難題,體現了精準發力、兜住底線的要求。
在武岡市灣頭橋鎮泉塘村,一副掛在門口的對聯“居新屋感黨恩舊貌換新顏,創偉業靠國策共筑中國夢”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72歲的D級危房改造戶劉兆煥春節前夕搬進新家寫下的對扶貧政策的感恩。他們家屬于因病、因學和缺乏資金技術致貧的典型精準扶貧戶,原來的房子為磚木結構,房屋地基下沉,墻體多處開裂,無法居住,如今依靠扶貧政策,總共花了3000元的清出宅基地費便住進了60平方米的新房。
“這個房子好,蓋的是琉璃瓦,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如今再也不用擔心刮風房跨,下雨漏雨了,感謝黨的扶貧政策。”劉兆煥激動地向記者描述扶貧政策讓他“住有所居”夢想變成了現實。而和劉兆煥同樣幸運的還有鄧元泰鎮鳳溪村集中進行危房改造的9戶貧困戶,去年11月,他們在基本沒有自掏腰包的情況下集中搬進了新房,以村民游孝林為例,家里的電器家具進行統一配備,鎮政府給接通了水電,這9戶移民搬遷的貧困戶將不用擔心山體滑坡的風險。
到目前為止,武岡市已啟動貧困戶危房改造3940戶,建成并搬家的3087戶,到今年年底可全部完成近5000戶貧困戶D級危房和無房戶改造。
麻陽:“做夢都沒想到能住進新房”
“新房再也不漏雨了,現在小學就在家附近,小孩子不用每天早上5點起來走2小時山路去上學了。”這是懷化市麻陽縣文昌閣鄉西皮溪村的貧困戶鵬久練搬新家后的欣喜。原來的家住海拔800米的西晃山,60年代的木房子遇上刮大風時能把房頂的瓦片刮走,現在建房花了5萬多元,加上裝修1萬多元,政府補助6萬元,相當于花了不到1萬元便住上了108平方米的房子,而老屋宅基地現被開墾種上了經濟作物。
西皮溪村是國家深度扶貧村,距離麻陽縣城48公里,村民們常年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西晃山半山腰,“山高、路險、風大、貧窮”,還存在地質災害的風險。2015年,麻陽縣委、縣政府對村里五六組43戶191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整體安置,集中搬至文昌閣鄉集鎮附近。項目規劃建房43棟,每戶占地108平方米,統一建設好道路、污水管網、化糞池等基礎設施,其中六組21戶于春節前已全部入住新家。
為確保危房改造中貧困農戶建得起房,湖南省大幅度提高貧困農戶建房補助標準,特困農戶每戶最高可獲住建部門專項補助4萬元,扶貧部門每戶再跟進補助1萬元,省農村信用社向提出申請的經縣級公布的危改對象再提供每戶5000元貸款,讓貧困農戶在自身稍加努力或親鄰幫助下就能建造60平方米的簡易安居房。
目前,在湖南平江縣的永聯村、湯?村兩個國定貧困村開展了農村危房改造“百村示范”試點,既讓試點村165戶貧困危房戶搬進了新家,還把試點村改造成了環境優美的新農村。邵陽縣白馬村、鳳凰縣吉樂村的貧困戶通過試點也住進了裝飾一新的新房。
當前湖南還有無房和D級危房貧困戶20萬戶約80萬人,2020年前實現脫貧,每年要解決5萬戶。據湖南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介紹,下一步,湖南省計劃把建檔立卡中貧困農戶危房改造補助標準提高到每戶5萬元,5年內計劃投入財政專項資金80億元解決好全省貧困人口的安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