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批準了這個報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幾次教育?提到教育時都說了什么內容?對今年的教育工作又提出了哪些任務要求?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在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擴大科研機構和高校科研自主權,改進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穩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機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持續超過4%。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600多萬農村學生。啟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點高校專項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人數由1萬人增加到10萬人。加大對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力度,4.3億人次受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年”。
在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切實降低農村學生輟學率,抓緊消除城鎮‘大班額’,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兒童是民族的未來、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重視對幼兒教師的關心和培養,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對兒童托育中育兒過程加強監管,一定要讓家長放心安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繼續實施農村和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發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網絡教育。加強師資隊伍和師德師風建設。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成就人生夢想”。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多處提到了與教育相關的內容:
??在“發展壯大新動能”部分提出: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在“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部分提出: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在“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部分提出: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采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
??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部分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有序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
??在“推進社會體制改革”部分提出: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
??在“加大精準脫貧力度”部分提出: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和文化等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分提出:鼓勵支持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和工商企業等從事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農村新業態新模式。
??在“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部分提出:完善農村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大力培育鄉村振興人才。
??在“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部分提出: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
??在“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部分提出: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
??在“著力促進就業創業”部分提出:今年高校畢業生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促進多渠道就業,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在“強化民生兜底保障”部分提出:關心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加強城鄉困境兒童保障。
??在“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部分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加快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繁榮文藝創作,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建好新型智庫。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
??在“繼續貫徹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部分提出: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