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筆談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進入*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十九大報告對教育領域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特別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公平”“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辦好網絡教育”“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更是對推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大會上提出的六點要求,以敢啃硬骨頭、敢于挑重擔的精神,積極推進國家開放大學建設和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進入*,我們要明確新思路、謀劃新舉措,進一步凝心聚力,以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為宗旨,以提升質量,繼續深化國家開放大學改革,為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國民素質作出新貢獻。
一、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實施開放大學思政課建設項目,加強具有遠程教育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意識,培養培育以愛國主義的“根”的理念和“精神家園”,潛移默化影響300多萬在校學生。以思想政治課建設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思政課總學分數及其在課程結構中的地位作用和學分占比。統籌組織校內外專家組成課程團隊,抓好、德育、民族政策與理論、中國文化概論等重點課程建設。
二、推進“互聯網+”大學建設,探索形成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國開模式
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發集教、學、管、研、服于一體的一站式云平臺。整合優質學習資源,加快網絡學習課程建設,利用大數據改進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的模式,重點面向西部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繼續實施第三批云教室,共享優質學習資源。全面推進教學,完善學習環境,全面深入推進“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五分鐘課程建設,向社會開放,隨時隨地學習。
三、堅持共建共享共贏,推進“國開辦學共同體”建設
創新辦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堅持“自愿、平等、合作、共贏”基本理念,按照“五共”基本原則,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贏”,通過實施“五個統一”,即“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統一評價”,努力在建設過程中實現“五各”,即“各在其位、各盡其責、各展所長、各具特色、各得其所”,創造一個多元化包容的辦學共同體,既統一辦學,又適應不同層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四、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完善學習成果制度框架,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工作,建設學歷、非學歷橫向溝通,證書教育與學歷教育、職業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縱向銜接的學分銀行大平臺。研發“學銀在線”平臺并全面運行,認證一批高校課程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非學歷學習成果,為廣大社會成員建立學習賬戶,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工作。
五、落實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加快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工作
在大力推進完成好國家開放大學“長征帶”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教育援藏、援疆的基礎上,圍繞深度貧困地區尤其是“三區三州”扶貧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制定扶貧計劃,加大投入。加大對南疆援助力度,建設雙語教學資源平臺,開展干部交流和教師培訓。為新疆、西藏各地州全面配備云教室,共享優質師資和課程。
六、實施特定人群教育,滿足社會成員多樣化學習需求
落實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實施新型產業工人培養計劃,提供學歷非學歷教育服務,提升產業工人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建設海外學習中心,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推廣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職業教育局合作,共同面向全軍士官開展遠程教育。加強老年教育,開設一批新的老年教育專業,開展適應老年人學習需要的教育服務項目,推動國家健康藝術養老體驗示范項目立項建設工作。
七、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按照教育部黨組的安排部署,認真制定并組織實施好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工作方案,迅速掀起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的熱潮。用武裝頭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抓好學校領導班子中心組學習制度,突出以上率下。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充分發揮黨支部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不斷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度,強化“一崗雙責”“黨政同責”意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和好干部標準。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果,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確保學校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學校建設和發展提供重要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