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提升輔導員職業的“含金量” ——北京師范大學探索高校輔導員隊

思而思學網

“高校輔導員平時都在干嗎?”“輔導員在高校處于什么地位?”“輔導員未來發展有前途嗎?”提起輔導員,不少人都會產生類似的疑問。

然而,在北京師范大學,輔導員隊伍被高度重視。學校一直致力于推動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輔導員群體在9年前就擁有了獨立的職稱體系。北師大是怎樣把輔導員打造成含金量高的職業的?

設獨立職稱體系,每年崗位津貼近百萬元

從1997年本科畢業留校,到現在的北師大輔導員基地執行副主任,王顯芳做學生工作已有20余年,見證了輔導員隊伍在學校的發展變化。

“學校的重視。”談及北師大輔導員多年來在校內深受尊重的原因,王顯芳不假思索地說,“黨委書記程建平親自擔任一個免費師范生班級的輔導員,正因為領導層了解、理解,輔導員才真正獲得了認同和支持。”

長期以來,高校對輔導員隊伍的重視程度遠不如教學和科研,多種因素造成輔導員職業歸屬感不強、隊伍流動性大等問題,其中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是,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路徑在哪兒?

2017年10月1日,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正式施行,再次規定“專職輔導員擁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即專職輔導員可以“兩條腿走路”,既可以走專業技術系列,也能同時走行政職級系列。

與2006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相比,新規在實現輔導員職務職稱雙線晉升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高校要“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

這與北師大的做法不謀而合。“我們在探索中發現,只有單獨評才能確保評得上。”王顯芳說,職稱是高校的稀缺資源,由于輔導員工作以管理為主,如果跟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一起評,往往會由于理論成果少而評不上。只有實現“三個單獨”,才能保證既有工作業績,又有理論思考,真正為學生服務的輔導員能評上。

為此,北師大制定了傾斜性政策。2009年,輔導員開始擁有獨立的職稱體系,讓輔導員的職稱評定真正聚焦于本職工作。目前,北師大輔導員隊伍中有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19人、中級職稱60人。

北師大輔導員隊伍總體保持穩定,同時也多樣化發展。“我們有輔導員轉為學工口外的管理崗,或被推薦到校外的機構任職。”王顯芳說,“多樣化發展符合輔導員職業發展實際,有利于隊伍保持活力。而雙線晉升和雙重身份,則是對輔導員隊伍穩定的基礎保障。”

為更好地激發輔導員的人才培養熱情,北師大不斷提高輔導員激勵機制的覆蓋范圍,每年投入近百萬元作為輔導員崗位津貼。

2015年學校設立“弘德督導員”獎,每年評選10位,獎金1萬元。北京市十佳輔導員每年獎勵5000元。,學校將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北京市十佳輔導員等大學生思政教育成效納入學校重大業績獎勵范疇,分別獎勵5萬元、3萬元。

“重大業績獎勵是以人才培養的貢獻為出發點,輔導員工作能納入其中,說明輔導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得到了與教學、科研平等的認可。”王顯芳說。

科研、實踐反哺教學,引導輔導員術業有專攻

學業指導、思政教育、就業創業指導、生涯規劃……輔導員每一方面的工作都帶有極強的專業性,這也是輔導員專業化的難點所在。

為了引導輔導員在紛繁的事務之外挖掘可深入的領域,北師大搭建了學術、實踐及課程平臺,圍繞學生工作的熱點難點,引導輔導員術業有專攻。

在北師大輔導員基地活動室里,針對輔導員科研的必要性,幾位輔導員討論了起來。

北師大6個輔導員學術團隊分別研究學生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業教育、就業指導及思想政治教育等。2013年以來,學校投入20余萬元,設立了62項學生工作課題,申報市級以上思政課題30余項。

在實踐方面,學校設立了5個輔導員工作室,聚焦“雙創”、研究生心理教育、入學輔導和實踐創新等領域。從事創業研究和實踐10多年的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分黨委副書記葛玉良,就是其中專家型輔導員的代表。

科研和實踐探索是對工作思考的凝結,對現狀的剖析及總結,則會反哺到教學工作中。

北師大專職輔導員承擔著必修課“形勢與政策”的教學,課程分入學適應、生涯規劃、就業創業指導、社會民生等模塊。

政府管理學院分黨委副書記郭智芳是民生專題組教師:“大的理念是生態文明,為了把它落到學生的心尖上,我們的主題選擇了能引起共鳴的‘霧霾’。”郭智芳把學生分為市長、記者、市民、企業等角色,課堂采用辯論的形式,陳述環節可以用小品、朗誦、唱歌等方式,辯論環節幾個小組之間有觀點交鋒。

“我們的理念是把思想教育滲透進生活。”郭智芳說,這個專題想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學生要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有責任感,通過辯論,學生認識到治理霧霾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治理霧霾一樣,要遵循規律,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以賽促訓,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

經過兩天緊張的筆試、主題班會展示、案例分析、談心談話等環節,北師大地理科學學部輔導員倪佳琪成功晉級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決賽。

這一幕發生在全國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的復賽上。2012年開始舉辦的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以及在全國高校鋪開的校賽、省賽,成為對輔導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一次集中考核。

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北師大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至今,北師大輔導員基地已承辦5屆北京市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舉辦4屆校賽。有超過30名輔導員參加了國賽華北賽區比賽,8名輔導員參加了全國總決賽。

每年指導輔導員參加市賽和國賽,王顯芳總會重復同樣一句話,“要通過比賽不斷回應黨和國家對輔導員的期待,社會和家庭對輔導員的期待,成長主體對輔導員的期待,以及個人對自己的期待”。在他看來,記住并回答好這句話,不僅是參賽的指南,還是對職業最好的回應。

思政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心理輔導、職業生涯指導等9項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是輔導員職業精進的方向。如何讓新入職輔導員更快地適應角色,并讓輔導員在崗位上得到能力提升,北師大依托輔導員基地豐富的學科資源和校外學術資源,不斷完善輔導員培訓研修體系。

輔導員思想引領和溝通能力怎樣提升、大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如何更具實效性、*輔導員的使命是什么……北師大輔導員培訓的“座上賓”,既有高校黨委書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家,也有學生工作一線的教授,多學科、多領域的理論和業務知識,大大滿足了輔導員成長需要。

在平時,按照輔導員的需求和學生工作的熱點,輔導員基地還會提供課題申報、科研培訓、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培訓等日常培訓,年均開展培訓、沙龍等活動近20場。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