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師培訓管理平臺已經正式開通啦,大家知道系統登錄入口地址是什么嗎?為了方便大家登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官方入口通道,點擊下方圖片即可登錄平臺,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浙教高科〔2016〕139號
各高等學校,各設區市及有關縣(市、區)教育局:
現將《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浙江省教育廳
2017年10月22日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為大力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和競爭力,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強省,在全國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結合浙江高等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成就和面臨的挑戰
(一)“十二五”時期我省高等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十二五”期間,我省高等教育突出內涵為主建設,獲得了蓬勃發展。結構布局明顯優化,杭州、寧波、溫州高等教育中心和其他設區市“一本多專”或“一本一專”格局進一步完善,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協調推進,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利用國外資源建設高水平大學取得很大進展。教育質量明顯提高,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水平大為提高,出臺了本科教學業績考核、課堂教學創新、青年教師助講培養、支持學生有序轉專業以及校(院)長抓教學工作述職、教學工作巡查等一系列舉措,人才培養工作得到切實加強。發展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學科、專業建設得到有效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更為密切,產學研合作廣泛活躍,科研成果推廣運用取得明顯成效。辦學活力不斷增強,深化高等教育辦學體制和管理機制改革,下放高校專業設置權、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權,推進高校章程建設,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2015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6%,在全國省區中率先進入普及化階段,成為全國高等教育水平、競爭力、國際化程度提升最快的省區之一。
(二)“十三五”時期我省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浙江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決勝期。“十二五”時期取得的發展成就,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為我省高等教育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相對照,高等教育在辦學體制機制和活力、學科專業結構和水平、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等許多方面還存在著不適應,高等教育仍是我省諸多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全面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增強高等教育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將是浙江省實現教育現代化的至關重要的任務。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引領,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為新使命,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內涵提升為重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控制數量,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提升質量,增強服務,著力增強高校的辦學活力,著力增強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著力增強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省區市前列,高等院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若干所高校在全國同層次、同類型高校中處于領先地位,一批學科進入全國一流行列,高層次人才增量保持全國領先,人才培養質量和保障水平全面提高,辦學體制機制優勢得到充分彰顯,國際化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與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趨于良好匹配,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省。
控制數量。保持普通本、專科學校數量相對穩定。除引進建設國際國內高水平大學外,原則上不再新批增設高等學校,支持和鼓勵高校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舉辦相對獨立的二級學院。
優化結構。優化層次結構,促進研究生、本科、高職教育協調發展;優化類型結構,加快推進應用型高校建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增進學科專業競爭力。
強化特色。構建高校“二維發展及評價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引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提升質量。堅持立德樹人,構建全員育人格局;實施重點高校、優質高職院校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優勢特色專業建設計劃;實施本科和高職院校教師激勵提升計劃;切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
增強服務。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舉措、省委省政府七大萬億產業、“五水共治”、“四換三名”、特色小鎮建設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等重大舉措,積極推進協同創新、協同育人,構建大平臺,建設大項目,產出大成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
浙江省“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發展
主要預期指標
<table ke-zeroborde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95" align="center">序號 | 指標 | 單位 | 2015年 | 2020年 | |
1① | 在學總規模 | 萬人 | 148 | 159 | |
2② | 在校生 | 萬人 | 133 | 144 | |
3 | 其中:研究生 | 萬人 | 6.35 | 8 | |
4 | 毛入學率 | % | 56 | 62 | |
5 | 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留學生比例 | % | 2.5 | 4 | |
6 | 本科高校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 | % | 45 | 60 | |
高職高專院校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比例 | % | 60 | 75 | ||
7 ③ | 專任教師訪學(研修)3個月及以上比例 | 研究生培養高校 | % | 30 | 40 |
其他本科高校 | % | 18 | 25 | ||
高職高專院校 | % | 6 | 8 | ||
8 | 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數 | 個 | 34 | 50 | |
9 | 進入全國前10%的一級學科 | 個 | 25 | 40 | |
10 | 進入全國前30%的一級學科 | 個 | 52 | 100 | |
11 | 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的高校 | 所 | 4 | 10 | |
12 | 中國大學教育地區競爭力進入全國名次 | 名 | 9 | 6 |
注: ①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包括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成人本專科在校生、研究生在校生、自考及網絡本專科教育在學人數(自考畢業生、網絡本專科在校生按一定系數折算)。
②高等教育在校生:包括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成人本專科在校生、研究生在校生。
③不含國外取得學歷學位人員。
三、切實加強和改進育人工作
(一)堅持立德樹人。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強化高校政治意識、政權意識、陣地意識,著力培養合格建設者、可靠接班人。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教育,切實增強學生對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入落實意識形態管理責任,嚴格課堂、論壇、講座、網絡等校園宣傳文化陣地管理,牢牢把握校園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嚴禁在校園內開展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重點,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以提升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抓手,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等思政工作隊伍的育人作用;以學科倫理和職業素養教育為切入點,落實各學科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導師在德育工作中的責任,確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觀。加強思想道德和社會誠信教育、法治教育、國防教育。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全方位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強化實踐教學,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深入實施“百校聯百鎮”“雙百雙進”工程,構建實踐育人體系。堅持不懈地推進高校文明寢室建設,推廣書院制,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
專欄1:加強高校德育工作 深入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完善省編德育輔助教材體系,每年組織編寫省情教學案例。加強實踐教學,持續開展“百校聯百鎮”“雙百雙進”等活動,建設200個重點高校思政實踐教學基地,建設12個示范性馬克思主義學院,努力實現本科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全覆蓋。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每年擇優資助一批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政理論課教師,系統培訓500名思政理論課教師、600名輔導員。 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完善心理危機預警、干預和轉介機制,在高校全面建立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鼓勵和支持更多的高校積極實施書院制管理,建立書院導師制,全面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水平。 |
(二)強化教學工作。把從嚴管理與關心幫助貫穿始終,建立健全教授、副教授為本專科生授課、學生轉專業、青年教師助講培養等制度,引導教授、副教授更多承擔本專科教學任務,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推進重點實驗室等研究平臺經常性向學生開放,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嚴格學生學業管理,深入推進校(院)長教學述職評議、教學診斷巡查等工作。建立完善科學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和學生學習評價體系。
專欄2: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計劃 全省建設30個省級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組織開展1600項省級教學改革研究。認定50所課堂教學創新示范校。全省建設100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500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優秀微課。 |
(三)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統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同一標準,保證同等質量。健全研究生學位授權體系,根據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重點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促進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
(四)積極探索建設各類教育相互銜接貫通的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框架制度。適應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需要,規范成人教育招生和辦學秩序,改善成人教育教學保障條件,提升成人教育質量。依托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系統,推進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建立面向全社會的終身學習個人賬號和學分累積制度,使各類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有效銜接,形成各類學習成果的登記、認證、評估與轉換機制,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協同推進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發展。
(五)加強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建立以高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國內外專業認證及評估為主要內容,政府、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估制度。深入開展本科高校教學審核性評估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每年向社會發布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委托第三方每年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專業發展跟蹤調查,發布“浙江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專業發展調查報告”。
(六)實施教師教學激勵計劃。強化教師教學工作責任,完善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方法,實施教師教學激勵計劃,鼓勵高校探索制訂以教學效果為導向的薪酬分配辦法。
四、分類推進高校、學科、專業建設
(一)統籌推進各類高校提升發展水平。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支持浙江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實施省重點高校建設計劃,以提升水平為根本,強化目標導向、過程管理和實績考核,扎實推進第一批省重點高校建設,爭取早日啟動實施第二批重點高校建設,力爭若干所本科高校在全國同類型高校中處于前列。
專欄3:省重點高校建設計劃 按照育強扶特、滾動建設、動態調整的要求,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優勢特色學科發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合作與交流水平為主要建設內容,實施省重點高校建設計劃,第一批重點建設5所高校,早日啟動第二批重點高校建設,到2020年,力爭全省高等教育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6位,10所左右本科高校在全國同類型高校中處于前列。 |
促進普通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堅持示范引領,推動更多普通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把辦學思路切實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到2020年,一批本科院校應用型建設走在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專欄4:加強應用性高校建設 推動更多普通本科院校加強應用型建設,試點高校應用型專業占專業數的70%以上,在應用型專業中就讀的學生占在校生數的80%以上,前8位應用型專業就讀學生占在校生數的30%以上。2017年先遴選10所左右高校進行示范性院校建設。到2020年建成省應用型示范院校20所,其中若干所成為全國應用型示范高校。 |
實施高職優質暨重點院校建設工程。以滿足我省主導產業、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一線高素質人才培養需求為目標,支持一批辦學基礎好、服務能力強、與地方發展需要契合度高的高職院校建設優質院校。在此基礎上,選擇若干所優勢特色鮮明、改革意愿強烈且有明顯成效的院校進行重點建設。
專欄5:優質暨重點高職院校建設工程 建設20所優質高職院校。在此基礎上,遴選5所高職院校進行重點建設。加強高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培育300名在國內同專業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高職名師。 |
(二)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實施“一流學科建設工程”。瞄準學術前沿,聚焦國內一流,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統籌學校內外部資源,以一級學科為單位,重點支持建設一批有望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學科,擇優培育一批對接重大發展戰略、有躋身國內先進行列基礎的學科。到2020年,有40個左右學科進入全國前10%、100個左右學科進入全國前30%,爭取省屬高校ESI前1‰取得突破,一批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若干學科名列全國前3位。
專欄6:一流學科建設工程 重點建設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新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萬億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密切相關的學科,包括扶持建設一批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爭取著眼5年建成100個左右A類一流學科,同時著眼10?15年建設230個左右B類一流學科。 |
加強專業建設。落實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引導高校科學制訂專業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與需求緊密聯系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切實加強應用型專業建設,堅決調整壓縮低水平重復建設專業,扶持發展社會必需但又相對長線與冷門的基礎科學領域專業以及哲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專業。重點遴選建設一批優勢特色專業,做大做強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強化專業與產業、專業與社會發展、專業與就業的結合,大力培養經濟社會所需的各類人才,尤其是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契合度。
專欄7:優勢特色專業建設計劃 面向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分別建設150個優勢專業、200個特色專業,進一步培育和凝練專業特色,深化教學改革,強化領先優勢。到2020年,一批專業達到全國一流水平,若干專業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 |
(三)主動積極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2011計劃)。以重大需求為導向,堅持“高起點、高水準、有特色”,大力推進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高校與高校協同發展,重點支持建設具備良好體制機制改革基礎且成效明顯的協同創新中心,為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更強有力的人才與科技支撐。
積極構建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充分發揮高校學科、科技、人才優勢,積極參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和省內各類高新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建設,組建各類服務主導產業、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等的產學研聯盟和技術研發平臺,主動為地方、企業提供更優質服務。大力推進以科學技術重大命題為紐帶的跨學校跨學科研究,多形式參與大產業、大企業、大平臺、大項目建設,提高高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水平。
加快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擴大高校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簡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流程,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加大高校科技經紀人隊伍建設,引導高校完善科技成果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與績效掛鉤、鼓勵創新創造的分配激勵政策。加強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建設,使大學科技園成為成果孵化和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
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以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為導向,深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和“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推進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為政府和行業、企業提供戰略咨詢服務和決策依據。推進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創新組織形式,整合優質資源,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高水平的新型智庫。
完善科研活動及成果評價管理制度。根據不同類型科技活動特點,積極探索建立導向明確、激勵規范的分類評價標準和開放評價機制,并將評價結果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著力破解科技投入產出不匹配、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評價考核科技成果的標準不科學、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適應等“四不”難題。
專欄8:協同創新行動計劃 按照建設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協同創新中心體系要求,建設50個左右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積極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申報認定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 |
專欄9:浙江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 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加強基礎性研究,強化應用研究,鼓勵政策研究,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每年設立30項左右重大專項,80項左右青年專項,重點培養一批功底扎實、勇于創新的學術帶頭人,提高我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全國的影響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工程:瞄準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重大問題,整合優質資源,建設30個左右新型高校智庫。 |
五、大力深化改革開放
(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現代高等教育治理體系。推進“管辦評”分離改革。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明晰政府與高校在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權力與責任。優化政府管理體制,把政府對高校的管理著力轉到以規劃為引領,以政策為導向,以第三方評價為依據,以資源配置為調控手段上來。支持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增強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活力。探索對高校實行“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管理。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培育和引進第三方專業評價、評估和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高等教育督導體系,全面構建政府、學校、社會多方參與、有序高效的教育治理模式。
加強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以大學章程為基礎,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大學內部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運行機制,積極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好教代會、學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探索建立高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引導學校準確定位,完善高校分類發展與評價體系。按照政府引導、高校自主、社會評價的方式建立和完善高校“二維分類”發展及評價體系,即從綜合性、多科性和研究為主型、教學研究型、教學為主型兩個維度出發,制訂分類評價、分類考核、分類激勵標準,優化財政投入和資源配置辦法,引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準確定位,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專欄10:高校分類發展結構 綜合性多科性研究為主型綜合性研究為主型高校多科性研究為主型高校教學研究型綜合性教學研究型高校多科性教學研究型高校教學為主型綜合性教學為主型高校多科性教學為主型高校 |
(三)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深入實施課堂創新行動計劃,緊緊圍繞增強學習選擇性,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廣泛開展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高校建設人才培養特區,深入開展省級“卓越計劃”人才培養工作,積極探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完善高校與行業企業、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協同育人機制,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共建實踐基地,共同制定評價標準,互聘師資。在高職院校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促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
深化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堅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深入實施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不斷優化學位授權學科布局。按照不同學科、類別,分別制訂研究生教育培養方案,區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不同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標準,探索跨學科領域培養,突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推動創業學院建設,創新辦學體制機制,聯合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建設創業基地、創客中心、創新工場等眾創空間,建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創業學院。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業大賽。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實施“創業導師培育工程”。
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貫通和銜接。完善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高校相銜接的培養體系,探索高職、普通本科、專業碩士貫通培養模式。按照社會有需求、高職有優勢、本科有布點的思路,深化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加強高職教育對中職教育的引領與銜接,完善中高職“3+2”和五年一貫制招生,逐步擴大普通本科高校直接招收中職畢業生規模。
專欄11:課堂教學創新行動計劃 加大推進課堂教學創新力度,發揮課堂教書育人重要作用。爭取到2020年,高校小班化授課比例超過60%,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比例超過50%,實施分層分類教學課程的比例超過50%。 |
專欄12: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 在全省高校普遍建立創業學院的基礎上,開展新型創新創業骨干人才培養試點,每年重點培訓2萬名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團隊,到2020年,建設30所省級示范性創業學院。 |
專欄13: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貫通和銜接 推進20個左右高職優勢特色專業聯合本科院校開展四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試點。完善并逐步擴大“3+2”和五年一貫制高職專業人才培養。中職教育畢業生升入高層次院校學習的比例達到30%以上。 |
健全大學生實習實訓制度。依托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和地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建設一批較高水平的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完善學校主體、政府扶持、學校與實習單位共同管理的工作機制。高校要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實習計劃,明確實習任務,按比例配備專兼職指導教師,保證實習經費投入,強化實習質量監控制度,實行實習全過程指導管理。
專欄14:加強實踐實訓基地建設 全省建設100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成200個裝備水平高、運行機制靈活、投入效益明顯、產學研用一體的高職教育實訓基地。 |
(四)推進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生師比與編制員額、崗位總量相結合的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流動、轉崗和退出機制,優化各類人員結構比例。完善教師分類管理、分類評價辦法,完善以業績貢獻和能力水平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支持高校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重點建設高校探索建設“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人事管理新機制。
(五)積極推進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全面建立學生多次選擇、高校依法招生、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和多元錄取的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深化和完善統一高考招生、高職提前招生、單獨考試招生和“三位一體”招生模式改革,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推動高校積極運用高中學校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完善招生選拔機制,優化選拔標準和選拔程序,擴大導師招生自主權。
(六)積極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我省民間資本豐富的優勢,鼓勵社會力量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健全民辦高校健康發展促進機制,堅持鼓勵支持與引導規范并重,促進民辦高校著力內涵建設,強化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水平。積極推進獨立學院設置,加快推進資源配置、績效評價、激勵措施等重要環節改革。
(七)積極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教育思想、辦學理念、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鼓勵高校多形式與境外同類高水平院校合作,舉辦二級教學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積極爭取引進國外一流高校創辦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學。在高校積極推進開展國際化專業和特色課程建設,組織教師和學生多形式開展對外交流。
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建設一批國際科研合作平臺。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優化國別地區結構,注重生源質量,著力提升學歷生比重。加強外語授課的國際化專業和特色課程群建設,努力提高留學生教育層次和教學水平。積極開展教育國際服務,推進高校圍繞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多形式開展海外辦學,認真辦好孔子學院,做好教育援外和志愿服務工作。
專欄15: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 1.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工程:篩選10所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高校,以國際化專業課程打造、國際化師資培養為重點,開展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 2.國際化專業建設計劃:50%以上本科院校開設一個以上全外語授課的國際化專業,50%以上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三門以上的全外語授課課程。 3.高校師生境外訪學培訓交流計劃:每年選派200名左右高校中青年優秀教師公派進行6至12個月的出國訪學,每年選送150名教師進行為期3至6個月的教學法培訓;每年資助2000名優秀本科生和500名研究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專業學習。到2020年,研究生培養高校、其他本科高校、高職高專院校專任教師訪學(研修)3個月以上比例分別達到40%、25%和8%,國內學生通過交流生、交換生赴境外學習比例超過3%。 |
六、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保障水平
(一)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強化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保障校長依法行使職權,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高校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制度,完善二級學院(系)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基層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師生黨員在學校改革發展穩定中的政治核心、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深化黨建帶群團建設,加強統一戰線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領軍人才和高層次骨干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實施“高校名師培養計劃”。以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為重點,以造就學科團隊領軍人才,結合一流學科和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多形式多途徑培養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根據學校發展定位和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大力引進國家“*”、“*”、“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高校海外精英集聚計劃”人才和“錢江學者”特聘教授。
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專業培養體系,注重對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加強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中青年骨干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推進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和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加大“本科高校訪問學者”和“高職高專院校訪問工程師”計劃實施力度,不斷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師德為先理念,建立健全教師政治學習制度,把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學術規范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健全師德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對教師考核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大力表彰師德模范和師德先進個人,弘揚高尚的師德師風,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
專欄16:高校名師培養計劃 1.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依托重點高校建設、一流 學科和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建設50個高水平創新團隊。 2.深入實施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依托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科研項目等平臺,大力引進國家“*”“*”“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和“高校海外精英集聚計劃”人才,計劃引進“錢江學者”特聘教授200名。 3.高校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工程。加大中青年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力度,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多途徑多形式培養500名本科院校學科帶頭人和300名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 4.中青年骨干教師發展工程:完善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師“訪問學者”和高職高專院校“訪問工程師”培養制度,選派1000名“訪問學者”到高水平高校訪學,選派1000名“訪問工程師”到企業實踐。重點支持建成一批示范性“雙師”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
(三)全面推進智慧教育。適應“互聯網+”的時代發展趨勢,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著力構建浙江教育大數據平臺,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的育人作用。全面建設智慧校園,校園網絡骨干帶寬達到10G以上,實現無線寬帶校園全覆蓋,接入帶寬不低于300M,人人擁有學習終端和網絡學習空間。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和精準管理取得突破性進步。以國家級、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為基礎,建設浙江省高等教育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豐富在線課程資源,推進校際課程互選、教師互聘、學分互認,鼓勵學生跨校跨專業選課。建立與完善高校MOOCs運行管理機制,包括上網課程質量審核保證機制、線上修課與線下考核學分認定機制、高校MOOCs學分互認機制、教育成本分擔和利益分享機制。建設浙江省高校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平臺,提供遠程實驗實訓指導和教學服務。積極開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研究和實踐探索,發揮高校對智慧教育的智力支撐作用。支持高校深入開展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積極利用大數據開展教學分析,豐富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手段;積極嘗試建設投入多元、權責清晰、利益分享、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線上大學。
(四)努力增加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經費長效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績效撥款制度,確保財政對高校撥款標準逐步提高。到2017年,普通本科院校生均財政經費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到2017年,全省高職高專院校生均財政經費水平不低于本科院校水平,市屬高校生均財政經費不低于省屬同類院校水平。
完善高校撥款辦法。在健全定額撥款、保證學校正常運轉的基礎上,創新教育資源投入機制,探索高校分類撥款制度,建立財政撥款與高校辦學水平、質量、特色、優勢掛鉤機制,提高績效撥款的比重。
健全高校經費使用監督管理機制。發揮第三方評估評價作用,對經費使用和績效進行科學評價。健全高校經費綜合監管制度,明確高校經費監管的機構、內容、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績效評價激勵辦法。探索建立公辦高校總會計師制度,促進高校財經管理專業化科學化。
完善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加強教育培養成本的全面監審,綜合考慮辦學成本、財政撥款情況、學生家庭的承受能力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按照“平穩有序、逐步推進”的原則,建立高校學費收費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擴大高校收費自主權。
(五)積極深化平安校園建設。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完善校園安全穩定工作長效機制,推動安全穩定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在每個工作崗位的落實。
持續開展等級平安校園考評工作,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改進考評方法,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加強考評結果綜合運用,切實鞏固和不斷擴大平安校園建設成果。
不斷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心防”有機結合的校園安全防控網絡,把工作重心從事后處置為主向事前主動防范為主轉變。注重把“互聯網+”、物聯網等科技成果運用到校園安全、衛生管理等各領域,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在實驗室安全、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等關鍵領域,突出規范化、精細化和標準化管理。
加強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對重點領域列出風險管控清單進行提前防范,對心理有障礙等五類特殊學生群體進一步加強排查和幫扶工作,建立健全談心談話、跟蹤觀察及定期信息報告制度,降低意外事故發生率。完善校園各類突發事件處置預案,經常性組織開展演練,熟悉處置程序,提高處置能力。以“校園110”建立健全快速反應組織,在校內做到指揮體系完善,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保障措施有力;在校外完善與公安、消防、衛生防疫等職能部門的協同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強化學生安全教育。立足于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推廣新生入學安全常識測試和實驗室準入安全考試。加強對防范通信網絡詐騙、網絡借貸風險等新領域學生安全教育方式與內容的研究。加強和改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疾病監測與預防工作,切實做好艾滋病防控和禁毒工作。建立高校安全教育課程學分制,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生存技能。
專欄17:浙江省高校校園安全標準化建設工程 1.制訂《浙江省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標準》,明確高校各類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硬件設施配備、儀器操作規程及安全檢查方法,切實提高高校實驗室安全的科學管理水平,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和損失。 2.制訂《浙江省高等學校化學試劑倉庫建設規范》,有效解決試劑倉庫建設過程中各項規范分散、統籌性不強的問題。 3.制訂《浙江省高等學校公益性食堂配置標準(試行)》:加強學生食堂標準化建設,推行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和以“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為主要內容的食堂“五常法”管理,開展示范創建,不斷提高食堂規范化運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