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一:高校思政工作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要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二:多校劃片
年初,《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印發,其中規定:科學確定劃片方式。在目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
實行多校劃片的,應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派位未能進入熱點學校的學生,仍應就近安排至其他學校入學。對于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學校,要加快推進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據悉,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實施多校劃片。而對于備受矚目的特殊招生問題,教育部在文件中也明確提出,要嚴控特殊招生比例。具體而言,教育部要求,,各區(縣)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初中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要降到區(縣)初中總招生人數的5%以內。各地要梳理針對特定人群的優惠招生政策,取消不必要的特殊政策。確有必要的,應在學生所在片區內統籌予以保障,原則上不得跨片區擇校。
關鍵詞三:城鄉義務教育改革
7月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
《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到2020年,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基本協調;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額基本消除,學校標準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崗位吸引力大幅增強,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關鍵詞四:高校學術不端
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的通知》。《通知》明確,教育部以“零容忍”的態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高校要落實學術誠信教育制度,使教學科研人員、學生知曉《辦法》精神、原則和學術不端行為的類型,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教育部令第40號,以下簡稱《辦法》)已經發布,于9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是教育部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做出規定。
《辦法》對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制、工作原則、預防措施、學術不端行為的類型、學術不端案件的受理、調查、認定、處理、救濟與監督等環節都做了全面規定,同時又給各高校結合實際自主健全學術不端行為的預防和處理機制保留了很大空間。各地、各高等學校要以《辦法》為依據,抓住主要環節,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將《辦法》規定落實到具體實踐當中。
關鍵詞五:高考改革
廣東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普通高考從起語文、數學、外語(課程)、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統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其中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在我省高考考試科目改革調整后停止使用。
改革后,高中14門功課學完了以后都要進行考核,分為兩類,一類是等級性的,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生物、歷史;還有一類是合格性的,即美術、音樂、體育、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這也意味著,“以后沒法分文理科了,因為這幾門課都得考,學完就得考”。
高考總分750分,其中450分(語數外)是高考的時候考,學業水平考試則在平時考,考完以后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生物、歷史6門中任意挑3門。這3門等級轉化為分數,合起來構成一個總分,再進行排序,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不過,“這3門課還需要對應所報考的專業需要什么課程來選,比如有人以后選擇的專業是物理,那就必須拿物理科的成績來計入總分”。
關鍵詞六:校園欺凌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今后將通過日常監督、地方自查、實地督導三種方式開展專項督導工作,切實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和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項制度的建立,將督促地方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學安全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提高學校安全風險防控能力。下一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還將督促并指導各地參照《辦法》制定本地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具體實施方案。
其中重點治理中小學對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涉校涉生違法犯罪和心理、行為咨詢與矯治等重點問題的預防與應對情況。
關鍵詞七:跨省生源調控
5月初,在公布的《部分地區跨省生源計劃調控方案》中,依據教育部生源調控方案,在總共需要調出16萬個高考錄取名額的12個省份中,從湖北、江蘇被調出的名額最多,分別為4萬和3.8萬名。方案發布后,引發社會關注,更引發湖北、江蘇等省份的家長不滿。
5月13日,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劉傳鐵提出了“四個不低于”的承諾;5月14日,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提出了三個“不減少”。隨后,教育部也發聲,高招計劃將以不降低各支援省份的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為基本前提,并確保各省份高考錄取率、本科錄取率穩中有升。
之前就有跨省生源計劃,只是沒有像這次這么引發關注。對此,專家表示,設置這項計劃,就是為了平衡各地高等教育資源的差異,計劃主要是給中西部這些高等教育資源欠發達的地區,增加當地考生的錄取機會。而調給外省的生源計劃應該屬于“增量”,在原有的招生計劃基礎上增加的名額,勻給其他省份。
關鍵詞八:校園貸
校園貸無疑是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話題之一,起因事件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
今年4月,教育部與中國銀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對未經批準在校園內宣傳推廣信貸業務的不良網絡借貸平臺和個人要依法處置。8月,銀監會也發文強調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要求對校園貸進行整治。然而,校園借貸亂象依然頻頻發生。
10月初,教育部網站再次發文,強調做好校園貸風險教育工作,要求加強日常排查,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同時將防范校園不良網貸作為學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警示教育。這是教育部半年來第二次針對校園貸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