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文懌)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樓一層,偌大的體育場里整齊擺放了十余套工業機器人智能工作站設備,設備周邊的黃色圍欄及地面上的黃色標志線,將9支隊伍的參賽區域清晰劃分。參賽隊員們圍繞著工作站忙碌著,有人負責機械裝配、有人負責程序調試,安靜有序中隱隱透露出比賽的激烈。
5月10日下午,2016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賽項進行了最后一組的比賽。“我們的比賽從5月8日下午就開始了。”現場裁判為記者介紹,“今年一共來了44支隊伍,每隊3名選手,分了5個組進行比賽。”44支參賽隊,這比去年比賽首次舉辦時多了8支,可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在高職院校中得到了普及與發展。
一場真刀真槍的比賽
“別看比賽設備不大,但它完全模擬工廠制造單元。工廠里什么樣,我們比賽現場就什么樣。”比賽裁判長、南京工程學院機械工程教授汪木蘭說道。比賽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智能工作站包含機械手、立體倉庫、傳送線等、AGV小車(自動導引小車)等部件,學生需將零散的部件組裝好,再調試使其正常運行。“這項賽項的出發點是響應國家中國制造2025戰略,只有模擬工廠真實生產環境,來一場場真刀真槍的比賽,才能真正檢驗出學生水平。” 汪木蘭說。
此時,一名參賽選手向場邊裁判示意:“報告裁判,我們完成了項目一。”裁判馬上走上前,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核實并計時確認。據了解,今年比賽設置了5個項目,要求參賽選手完成機械裝配、電氣連接、參數設置、調式編程、自動運行等內容。“今年,我們適當增加了比賽難度。”汪木蘭說。參考去年的比賽結果,再考慮到這一年內各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命題組加強了對學生軟件設計能力的考察。“因為軟件是整個系統的靈魂。軟件體現性能集成,它將系統各個單元鏈接起來,讓設備正常運轉。”今年,參賽選手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基本都能完成硬件、機械和電器方面的內容。“今年,學生要想獲得好成績,至少要完成4項甚至5項內容,軟件設計將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從細微處見工匠精神
“我們比賽考察選手的綜合能力。”汪木蘭說。比賽不僅要求選手擁有機械裝配、電氣連接、軟件編程等方面的職業技能,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更要求學生擁有規范的生產操作。“操作規范體現在生產過程中的層層面面,比如學生進場是否佩帶安全帽、工作區域的門是否關閉,使用后工具的擺放是否有序、不同類別的工具是否分類擺放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比賽規定的評分點。”
面對記者對于強調操作規范性是否是形式主義的質疑,汪木蘭表示:“形式當中其實蘊含內涵。”一方面,現在很多企業,尤其大型企業,都在貫徹質量工程、精英生產、清潔制造,這就要求學生把規范操作融入日常學習的分分秒秒,將其內化為自身職業素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操作規范也是工匠精神所包含的重要內容。“工匠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細微之處,不僅是高超的職業技能,更是良好的工作規范和職業素養。”
學科發展區域差異明顯
“你看,我們現場這一套設備就要人民幣60余萬元。”比賽現場,場邊裁判向記者介紹,“很多學校沒有能力購進這樣的設備進行訓練。”
正是這一原因,導致目前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學科的發展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汪木蘭表示,西部地區,像新疆、貴州等省份學生的水平與東南沿海,如北京、廣東的學生相比,有明顯差距。“其實,很多中西部學校很想開設這門課程。中西部建設中對于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對此,汪木蘭建議,設備支持單位可以提供一些免費設備作為公用,讓沒有能力購買設備的學校學生進行練習。另外,他建議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考慮規劃專項支持政策,促進機器人相關專業發展。
對于機器人相關專業的高職學生如何就業的問題,汪木蘭表示:“本科機器人相關領域學生更側重于設備開發,但是等設備開發完成進入使用階段后,需要不斷進行維修、改造、升級,這些工作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非常適宜。”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競賽現場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競賽現場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競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