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小學學生來到幸福之家融合幼兒園和孩子們互動游戲。(資料照片)
自閉癥兒童因為很難與人交流,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方式就是進行融合教育,通過與普通孩子的朝夕相處,促進自閉兒模仿、學習,學會與人交流的方式。然而,自閉兒的融合之路卻并非坦途,有的因為能力不夠沒法升入普通小學,有的升入小學后遭到排擠甚至勸退……近年來,青島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融合教育的發展,除了建立起越來越多的融合幼兒園,很多小學都開始接納自閉癥兒童隨班就讀。但畢竟能實現融合教育的自閉癥兒童還是少數,整個社會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包容。
青島出臺政策促融合教育
用愛喚醒沉睡的星星
2007年,青島市成立了第一家針對自閉癥兒童的學前融合教育機構??幸福之家融合幼兒園,到目前為止,幼兒園里有約280個孩子在讀,其中自閉癥兒童和普通兒童的比例是1:1。9年的時間,已經有100多名孩子升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覆蓋青島市內的小學就達到20多所,其中最大的馬上就要小學畢業了。
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幼兒園園長劉樹芹坦言,一家民營幼兒園開展自閉癥的融合教育是難上加難,缺乏政府的資金支撐,只能靠自己投入和愛心單位的捐助,但依舊發展艱難。為了維持正常運轉,只能提高自閉癥孩子的康復學費,但是這樣一來,又加重了自閉癥家庭的負擔,也讓老師們覺得于心不忍
記者了解到,青島在促進融合教育發展上已經邁開步伐,前年曾發布《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對特殊教育的發展列出了時間表。在今年青島市教育局發布的中小學招生計劃中,提到“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自閉癥幼兒和視力、聽力、智力等有障礙的幼兒進行融合教育。”
與此同時,今年青島市中心聾校還將招收3個孤獨癥兒童康復教育實驗班,面向市內三區招生。據市中心聾校相關負責人介紹,這3個自閉癥班班額不會太大,每班計劃在10人左右。針對自閉癥教育的特殊性,前期學校一部分老師已經經過了專門培訓,如果后續師資力量不夠,還可能從其他學校調一些老師過來,但現在還沒有確切的安排。
有機會獲得融合教育的自閉癥兒童固然是幸運的,但他們更需要的是與整個社會的融合。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以琳自閉癥研究會理事長方靜曾介紹,按照青島市目前比例,完全融合的孩子有望達到15%到20%,20%到30%是部分融合,另外約50%的孩子沒法融合。對于這些孩子,需要的是社會的接納和包容,根據自閉癥孩子的個體化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在這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故事一
求學不易,媽媽哭著賠不是
今年8歲的翔翔是一名自閉癥兒童,因為康復效果比較好,進入青島一所普通小學隨班就讀。入小學前,翔翔媽向學校、老師解釋了一遍又一遍,保證翔翔沒有暴力傾向,才爭取到了這來之不易的入學機會。
“但學校不允許陪讀,我只能每天早早地站在學校門口等孩子放學。等孩子的過程是煎熬的,因為擔心孩子犯錯誤,但是見到老師和孩子后,更是痛苦的。翔翔的班主任每天都會跟我抱怨:翔翔今天又表現不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到其他同學了。我天天在校門口哭得稀里嘩啦,跟老師賠不是。”翔翔媽說。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半年,翔翔媽實在受不了了,她一遍遍找老師、找學校,最終爭取來了陪讀的機會。然而,陪讀的過程只維持了一個星期,經歷也“不堪回首”。
翔翔比較活潑好動,想與人交流,但表達能力差,上課的時候很難一直安靜坐著,也會發出一些聲音影響到其他同學。翔翔媽察覺后立即小聲制止,并引導他:“翔翔快坐好,聽老師在講什么呀!”可話沒落音,老師立刻停止講課大聲地說:“宋翔翔的媽媽不許說話!不要影響別人!”全班40多雙眼睛齊刷刷地回頭望向他們母子倆,甚至有同學小聲地嘀咕“傻子”之類的字眼。“看到所有人投來異樣的眼光,我真的非常尷尬,感到孤立無援。我一個大人都能體會到那種被歧視的感覺,更別提一個孩子了。”翔翔媽心酸地說道
很多孩子都開始排擠翔翔,孤立他,不和他玩耍,甚至把翔翔媽媽也當成怪人。“翔翔想和同學交流,卻沒有人愿意和他交流。其實孩子本身是善良的,但是老師的引導很不恰當。”
“可能我的陪讀確實給教學帶來了不便,一個星期之后,學校拒絕了我繼續陪讀的請求。然而,接踵而至的是其他家長的質疑和歧視。“可能孩子在學校真的壓力太大了,我不能天天看著孩子不僅沒有好轉,還一直這么痛苦下去。”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糾結、掙扎,全家最后決定,把翔翔轉入特殊教育學校。現在,翔翔已經在青島仁愛學校就讀好幾個月了。
“普通小學難以接納翔翔,在這里雖然缺乏融合教育,但至少氛圍比較輕松,孩子也沒那么大的壓力。現在還不敢想太遠,走一步看一步吧。”翔翔媽說道。
故事二
學校接納,孩子能背古詩了
相比之下,同樣8歲的杭杭就顯得頗為幸運了。杭杭的老家是煙臺,2歲的時候查出自閉癥,3歲的時候媽媽帶著他來到青島進行康復治療,就再也沒離開。去年,7歲的杭杭從幸福之家融合幼兒園畢業。“當時我最理想的就是去陵縣路小學,公辦小學,而且離家近。”杭杭媽說。
入學考察當天,杭杭一反常態,一向愛笑的他竟然哭鬧了起來。“當時我心里就想完了完了,學校指定不要他了。”讓杭杭媽媽沒想到的是,學校接納了杭杭,說讓杭杭入學試一試吧。杭杭媽不斷給自己加油打氣,開學后,每天上午杭杭正常入校學習,下午的時候媽媽就把他接回家,進行一些家務訓練和日常輔導。
入學后,杭杭媽每天都擔心孩子被勸退,可不僅沒聽到這樣的消息,她反而欣喜地看到,杭杭在一天天發生著變化??從一開始的不想上學,耍賴皮,到媽媽一說要起床上學啦,他自己穿上衣服,拉著媽媽的手就往外走;從一開始和老師同學沒有交流,到在大家的帶動下,他已經學會了拼音、認識了不少漢字、還會背古詩了!
入學一段時間后,一天杭杭媽忽然接到了教導處主任的電話,讓她下午去學校一趟。“當時真是把我嚇壞了,以為杭杭犯了什么錯誤,提心吊膽地去了后,學校領導說,經過這段時間的考察,發現杭杭沒有預想中那么糟糕,所以提出給杭杭辦學籍!”杭杭媽激動地說,“能讓杭杭隨班就讀我就已經非常非常滿足了,沒想到學校主動要給杭杭辦學籍,他就正式成為青島小學生的一分子了!聽到這個消息,我當時就激動地哭了出來……”
杭杭這么快融入到小學生活中,離不開老師的接納、同學的幫助和陪讀阿姨的耐心。對于新的學校,杭杭并非完全陌生,因為學校離家的距離很近,離過去的幼兒園也很近,環境相對熟悉。而且有幼兒園的同學和杭杭又成為了一年級的同班同學,平時上課會主動帶著杭杭一起學習,下課會喊杭杭一起玩耍,這又帶動了一批孩子都和杭杭一起玩耍。老師也帶著同學們幫助杭杭,但又不把杭杭當成特別的人孤立出去,形成一種非常好的師生互動關系。
“我覺得杭杭真的很幸運,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但也有一些和杭杭一樣的孩子,卻沒能實現很好的發展。”杭杭媽說,五年前,和他們一批進入幼兒園做康復訓練的外地自閉兒家庭約有十個,到目前為止,只有他們一家堅持下來了,其他的都已經回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