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在十年內實現捐一千萬治霾!”王碩的未來展望曾被一些人以唏噓回應,但他還是堅定地認為,“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有沒有信心去做。”
鄭州大學2012級數學與統計學院的王碩是河南省太康縣御林家庭農場的創辦人。他的苗木基地現有規模近1000畝,其中綠化苗木700多畝,大櫻桃試驗基地220余畝。單大櫻桃基地一項,3年后每年每畝平均可收益2萬元。
大一時,王碩和同寢室的聶威振一拍即合走上了創業道路。兩人的第一次嘗試是賣化妝品,但由于不熟悉行業失敗了。王碩的家鄉周口大多農戶在做苗木種植,王碩覺得苗木種植屬于綠化環保行業,對于現在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現實情況來講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于是他們開始了第二次的嘗試。
創業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聘請技術人員和當地的農村青壯年負責種植,王碩和聶威振主要負責拓寬市場。“基地剛剛起步,一天打400個電話是常有的事,就為了聯系購買商,推銷樹苗。”聶威振笑著說。令王碩印象最深刻的是團隊還在做苗木中介階段,在河北洽談業務的他經歷了第一次被騙,虧損5萬元,身處異地的他手足無措,室友們每人給他籌了2000元。“正是因為信念和兄弟才讓我繼續走下去。”
王碩想用一生做自己熱愛的綠化產業。“我是一個對自己充滿希望的人,只要自己認為對的,我會不顧一切反對堅持下去。”
很多人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褒貶不一,王碩認為大學所學的知識對回鄉創業有很多的幫助。“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始終較低,得讓愿意創業的人有政策、有平臺、有收獲。”大櫻桃試驗基地的合伙人也是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復旦本科生、浙大研究生的王文一。
2015年12月4日,王碩從苗木基地運來兩棵“紫薇花瓶”和兩棵“迎客松”,贈給鄭州大學。這兩類造型樹是王碩創業初期培育下的第一批成品,每一棵樹都請專業人員精心培育。“我們想把第一份成果獻給母校,回報母校,宣傳綠化。”
王碩的千萬治霾目標始終沒變,他們想團結其他園林企業共同實實在在地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微”環境來改變大環境,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如今,王碩與聶威振創辦的太康縣御林家庭農場吸納了高層管理人員10多名,間接帶動近百位農村青壯年從事苗木銷售行業。在經營方面,王碩和團隊一直希望能走農業生態化的道路,引導全縣改變農民單一的種植結構。(通訊員 張曉璇 唐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