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獎者合影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文慧) 3月24日,第十八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盛典在法國巴黎舉行,國際科學界齊聚一堂,共同為5位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杰出女科學家與15位大有可為的年輕女研究人員喝彩。中國女科學家陳化蘭教授、應佚倫博士分別榮膺“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和“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也開創了中國連續兩屆摘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記錄。本屆獲獎者以非凡的毅力、創造力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證明:投身于科學的女性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過去18年間,在全球范圍內表彰了92位卓越的女科學家,并為2438名才華橫溢的年輕女性研究人員提供支持,旨在嘉獎她們推動科學進步、創造美好世界的斐然貢獻。
這些女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回應了至關重要的時代問題,在對全球挑戰產生變革性影響的同時,更改變著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的生活。她們突破性的創新成果推動了各個科研領域的進步,更不斷開拓新領域。從探索疾病治療到增加食品供給,從促進可持續發展到保護地球生態,獲獎女科學家們的研究增進了人類對于宇宙的理解、豐富了我們對生命的基礎的認知。
今年的五位杰出女科學家遴選自全球五大地區??非洲及阿拉伯國家、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拉丁美洲與北美洲,她們經由2600多名頂尖科學家提名,并最終由來自全球科學界的13名卓越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國際評審團評選而出。該獎項有史以來的首位女性評審團主席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教授是2008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獲得者,更是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她表示:“的獲獎者們在艾滋病、禽流感、以及登革熱等人類健康的重大問題上展現了卓越的見解并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她們也為基因組編輯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讓基因編碼的精確‘重寫’成為可能。她們的職業歷程獨一無二,她們帶來了嶄新的科學發現,她們代表了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作為本年度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唯一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陳化蘭教授也是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在中國的延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05年的獲獎者。這不僅是中國女科學家連續兩年蟬聯素有“女性諾貝爾”美譽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更是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后,又一位由中國本土獎項推上世界科學舞臺的典范。
陳化蘭教授專注禽流感病毒研究已有20余年。2013年,一種新的致命性禽流感病毒H7N9蔓延至人類,作為中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的陳化蘭立即率領團隊奮戰在疫情控制的第一線。通過及時收集1000多份樣本并進行逐一檢測,她從病原學角度成果揭示出該病毒的來源,在為國家科學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重要依據的同時,更為全世界樹立起一道控制致死性病毒肆虐的屏障。這位曾被《自然》雜志稱為“戰斗在前線的流感偵探”的女科學家同時還深耕基礎研究,她主持研制的兩種創新型疫苗已經在鴨、鵝等水禽的免疫方面頗見成效,并將在未來進一步為保護人類及動物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對于此次獲獎,陳化蘭表示:“‘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對我個人和研究團隊以往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今后禽流感研究工作的鼓舞和信任。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并將激勵我們持續創新,用科學的力量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