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震驚全國的甕安事件發生后,貴州對涉案的104名青少年采取了幫教挽救的措施,并試行違法犯罪青少年輕罪違法記錄消除制度。目前,甕安事件中的104名幫教對象中有94人的違法和輕罪記錄被消除,有47人考上了大學。全省已有211名青少年違法或輕罪記錄被消除。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青少年犯罪、吸毒販毒、環境污染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公害。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僅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更直接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貴州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全國這一領域工作進展的縮影。
在預防青少年犯罪這一重要領域,我國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在2006年以來,未成年人和25歲以下青少年涉罪數、犯罪數占同期全部犯罪數的比例呈持續下降趨勢。中央高度重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各級綜治委專門成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形成黨委領導、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理格局。
“綜合治理+依法預防”——以制度化的形式讓各方共同參與
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凈化社會文化環境、重點青少年群體救助,這些工作應該怎么做?
早在2001年,中央綜治委成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2011年調整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以團中央為組長單位,明確22個部委為成員單位。目前,在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上,各省、市、縣分別成立相應機構,形成黨委領導、職能部門和司法機關齊抓共管的綜合治理格局。
“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工作原則,不僅成為社會共識,也成為我國對未成人年司法保護的共識。近年來,從青少年最大利益原則出發,未成年人非監禁刑適用比例不斷提高,未成年罪犯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左右,不到成年罪犯重新犯罪率的三分之一,幫助青年少重新融入社會。
織密未成年人法律保護網絡,我國形成了“兩法一專章”的法律格局。各級法院設少年法庭2300余個,專兼職法官7400余人。各級檢察機關設立800多個有獨立編制的未檢機構。
2010年,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對1225名未成年罪犯進行抽樣調查顯示,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以下特征:“一是侵犯財產為主要犯罪行為,占總數的80%以上;二是共同犯罪現象突出,占總數的84%;三是激情、沖動犯罪居多,占總數的65%;四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以下學歷占76%。”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總量仍居高不下,青少年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一直維持較高水平。尤其是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呈現暴力化、團伙化、低齡化等新的特點,預防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標本兼治+源頭預防”——從源頭解決阻礙青少年成長的問題
互聯網改變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由于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隱身性和匿名性強,監控和追責困難,使之成為誘導青少年違法犯罪或利用網絡實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誘導青少年犯罪,雖然多方聯合開展的治理行動有明顯成效,但問題依然存在;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青少年犯罪與長期沉迷網絡游戲有很高的正相關關系;“網絡欺凌”等惡意行為增多,這是傳統的“校園暴力”向虛擬社會的延伸;網絡對極端社會現象的放大和扭曲,青少年對社會的觀察和判斷缺乏經驗,容易受到影響和煽動,進而采取過激行為而對社會造成危害。
為了凈化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公安、綜治、教育等部門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網信、工信、公安、新聞出版、文化等部門大力整治網絡暴力色情及低俗信息,共青團組建網絡評論員、網絡宣傳員、網絡文明志愿者和青年好網民4支隊伍,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相關部門聯合實施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程,引導青少年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從近幾年被打掉的一些暴恐團伙特征來看,暴恐團伙成員受宗教極端思想毒害嚴重、年齡逐漸趨于低齡化。青少年始終是非法宗教、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勢力重點拉攏侵蝕的對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組織開展新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情況專題調研,提出了有效預防青少年群體違法犯罪的工作方案。拍攝制作去極端化教育警示片,組織廣大青少年集體觀看學習;壯大網絡評論員隊伍,正確引領社會輿論導向;動員幫教輔導員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民族團結和去極端化教育,引導青少年群體自覺明辨是非,抵御非法宗教活動滲透;與律協共同建立由500名律師組成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和權益維護律師志愿團,在全疆范圍內開展“法制宣傳365”青少年法制大講堂活動1710場。
除此之外,新疆各級團組織排演了一批歌舞、小品、相聲、情景劇,在農村、社區、學校、巴扎進行演出。和田地區編排表演的小品《暗路和明路》《兩個帕臺木》,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教育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瓦哈比思想的危害和穿著黑罩袍的不良影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人為本+專業預防”——引入專業力量幫扶青少年
具有不良行為青少年一直處于“家長管不了、老師很難管、社會很少管”的狀態,存在轉化工作難度大,如不及時矯正,將造成很大危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些青少年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群體、多樣化的特點,要求我們必須借助青少年事務社工等具備專業素養的社會化工作力量。
近年來,上海市政府每年購買青少年事務社工服務經費近5000萬元。2015年,上海提出將預防和減少犯罪工作體系內的青少年社工專業服務按150∶1向來滬青少年延伸,并明確到2020年原則上按社區青少年與社工比例不高于100∶1進行配置。上海市還形成“社工+志愿者”的聯動機制,推動建立“太陽花”志愿者總隊,形成一支固定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志愿者隊伍。目前,共有注冊志愿者2040人,累計開展服務45863人次。
為了保證社工隊伍的穩定性,上海還建立了初、中、高三級青少年社工職業晉階制度,以專業技能、專業年資和工作績效為主要評定依據。目前,已有122名社工晉升為中級社工,占社工人數比例達26.5%。在薪酬設計上采取學歷、資歷、資格、業績、崗位等多種指標相結合的方案,“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政府購買社工服務費用從人均每年6萬元調整為8萬元,社工工資平均增長幅度達到30%,進一步增強了隊伍的穩定性。
南寧市一線社工按社區總數按照1∶1的比例配備,全市共計 252名,市級社工服務中心-城區社工辦-社區社工站,社工總數為303名。南京市以每個街道不少于1人的標配,在全市選聘綜治青少年事務社工,并形成隊伍管理辦法。
目前,全國青少年事務社工增長至5.4萬人,成為推動青少年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力量;服務機構接近4000家,為專業人才發揮作用提供了支撐平臺;服務青少年上千萬人次,青少年社會工作從服務特殊青少年向惠及更多普通青少年延伸。
“問題導向+重點預防”——對重點青少年群體因人施策
從2009年開始,全國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進一步聚焦。在全國范圍內,有不良行為青少年、閑散青少年、農村留守兒童、流浪乞討青少年、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等5類群體被確定為重點工作對象并進行排查摸底,各級預防青少年犯罪專項組掌握各類群體的總體數量和基本情況。
2013年8月開始的3年時間,分三個輪次,工作中心進一步下移。全國所有縣級地區,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全面推進,以實現青少年犯罪重要數據指標逐年下降的目標。目前首輪推開的1085個縣級地區已全部建立比較健全的工作機制,第二輪1192個縣級地區推開工作正在進行。
社會上有大量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處于事實上的脫管失教狀態,過去主要依靠工讀學校開展教育矯治。近年來,工讀學校大幅萎縮。目前,團中央正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逐步強化專門教育。江西省在職業學校開設“陽光班級”,對有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進行半軍事化管理關愛矯治。在16個縣(市、區)建立了26個“陽光班級”,共招生1130余人,成功轉化860余人。
各地在工作中對不同青少年群體因人施策:對于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通過學校和家庭配合起來進行教育;對于有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通過專業力量乃至必要的強制力量進行教育矯治;對于閑散青少年,實現經常性聯系,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對于流浪未成年人,重點抓好救助、打拐兩個環節,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對于服刑人員未成年人子女,重點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和心理陰影兩個突出問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寧波市區建設區級“江東青少年成長輔導中心”及街道社區級青少年社會事務服務站60多家,打造12355“心靈花園”體驗中心、陽光假日小屋等活動陣地15家,組建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化隊伍80余人以及青少年事務社工等社會化工作隊伍500余人,著力提升服務重點青少年群體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對重點青少年群體分類指導,1650名法制副校長實現了全市中小學全覆蓋;未保公益律師171人,年開展法律援助500件,提供法律咨詢近1萬人次;青少年心理咨詢公益服務團成員200人,年提供心理咨詢近5000人次。江蘇省僅2013年,就幫教重點青少年22903人,其中19934人得到轉化,幫教轉化率達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