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環保的議題熱點提案,兩會關于環保的議題政策解讀
環保部門執法不手軟 陳吉寧:治理成果要看得見
新任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12日在環保部上承諾,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環境可以變好、污染可以治理。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正遇到三大突出的環境問題:大氣,在全國74個按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城市中,達標比例僅為4.1%;水體,受嚴重污染的劣Ⅴ類水體比例達10%左右;土壤,全國1.5億畝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近1/3。此外,我國森林生態系統退化嚴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王新陸說,目前,我國水資源承載的生產生活之重負在世界范圍內相當罕見。一方面水量趨緊,人均淡水資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左右。另一方面水質趨差,全國7大流域近1/3斷面水質不達標,在全國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中,較差和極差比例接近60%,水污染事件年均發生1700起以上,威脅近3億人的飲水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牛有成說,全球每年有3億畝土地退化不能生長谷物,我國水土流失已達356萬平方公里。事實也證明,經濟總量不僅取決于市場能量、依托于政府力量,更受制于生態容量。
全國政協委員李成玉反映,地方經濟發展的沖動與土地資源短缺的制約,成為圍填海的根本推手。目前我國沿海灘涂污染嚴重。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部分近岸海域,均為劣于四類海水標準的區域。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标惣獙幷f,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必須用硬措施應對硬挑戰,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給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針對社會上有關“環保部門執法手軟”的說法,陳吉寧表示,“環保戰線的同志更要拿出舍我其誰的擔當勇氣,敢于亮劍,出重拳用鐵腕”,“依法嚴厲懲處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做到零容忍、全覆蓋,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就近日各方再度熱議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關系”的問題,陳吉寧表示,把握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關鍵要遵循自然規律。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是有機統一的,違背自然規律,也會違背經濟規律,最終要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
陳吉寧認為,必須把生態環保要求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把環境保護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以科學思維、系統思維和法治思維,加快深化環保領域改革,努力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經濟社會制度的生態化水平,探索實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新模式,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陳吉寧說,環境質量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和發展質量緊密相連。環境質量改善是環境保護的核心,必須下大氣力,做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環境可以變好、污染可以治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