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對口支援,我就來不了山東,上不了高職,學不到這么多食品藥品安全專業的科學知識。”在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食品與藥品科技系學習的藏族姑娘登真翁姆近日告訴記者。登真翁姆家遠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她中職畢業后想繼續求學,2015年正好趕上了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支援甘孜職業教育的項目,便來到山東上高職。
和登真翁姆一起來到山東畜牧職教集團學習的,總共有45名學生,向巴多吉是他們的帶隊輔導員。除了指導學生在山東的學習生活,向巴多吉每周三還要給他們上兩節藏語課。
“由于甘孜州沒有高職院校,絕大多數中職學生畢業后,繼續求學深造的機會很少。”向巴多吉告訴記者,“山東畜牧職教集團對口支援,接收甘孜州中職畢業生到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繼續上高職,打通了孩子們求學深造的通道,解決了孩子們最迫切的升學問題。”雖然長時間不能和家人團聚,但向巴多吉覺得很值。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王金諾介紹說,除了2015年秋季學期首批對口升學到山東就讀的學生,雙方還制定了一套詳細的“2+3+1”中高職分段貫通合作培養方案,以聯合招生、分段合作培養方式,面向甘孜州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先在甘孜州職業學校接受兩年專業和文化基礎教育,然后到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對口讀3年高職,最后1年安排到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所屬企業頂崗實習。
“這一方案取長補短,既解決了升學問題,還能有效提高合作培養、實習實訓質量。”王金諾說。2015年秋季開學時,雙方已在甘孜州聯合招收152名學生,啟動了分段貫通合作培養新模式。
龔忠見是甘孜州職業學校的一名青年教師。2015年8月,他借著山東職教集團教師參加國培的機會,和另外5位同事到山東學習了一個多月,感覺獲益匪淺。開學后,他又帶著86名甘孜州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生,來到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所屬的企業頂崗實習。
“由于甘孜州當地畜牧產業尚欠發達,學生頂崗實習沒有合適企業,影響了培養質量,而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有100多家優秀企業,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實習崗位,還專門安排了師傅指導。”龔忠見說。在來到山東后的一個多月里,他一直沒歇著,跑遍了13家學生實習企業的30多個現代化養殖場。
“只有當地產業發展了,才會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為職業教育發展根植于產業的發展。”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處處長王京崇說,“甘孜州擁有大量可利用的豐富資源,但由于缺乏相關產業鏈,很多資源都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對口支援工作開始后,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所屬企業,積極到甘孜州考察對口支援問題,不僅捐資用于甘孜州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和教師培養,還積極開發合作項目,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比如,甘孜當地山區有很多松樹,長年積累了厚厚的松針,存在山林火災隱患,當地每年都要專門組織人員清除,非常麻煩。”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副院長張紹秋說,“山東中牧利德集團負責人考察后發現,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松針原料,加工生產優質的松針粉,用作養殖場飼料和墊料,既有利于消除火災隱患,還能開發相關產業,一舉兩得。”
甘孜種植的黃芪質優價廉,但由于交通不便,銷售困難。濰坊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考察后,積極洽談黃芪中藥成分提取產業合作開發建設問題。甘孜州理塘縣牦牛及牦牛奶資源豐富,山東畜牧職教集團正在援建牦牛養殖基地和合作社,既可以用于學生實習實訓,也可以促進優質牦牛奶制品加工產業的發展。
“對口支援職業教育不僅要解決藏區孩子繼續升學深造的問題,還要解決職業教育發展后勁的問題。目前,這些產業開發援建項目正在有序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實習實訓,還有利于解決職業教育發展后勁不足問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健康發展。”張紹秋說。
“經過兩個多月學習,我希望能利用寒假到先進的企業好好實習,了解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和現代化的養殖科技,畢業后回到甘孜老家,建立現代化的養殖業合作社,讓家鄉父老吃上當地喂養的豬肉、雞肉。”和登真翁姆一起從甘孜州來到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學習的學生駱恩龍告訴記者,“年輕人總要有點自己的想法、敢闖一闖,而職業教育對口支援,正好給了我這個學習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