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將選出10所本科高校,約100個專業向應用型轉變。首批向應用型轉型的高校和專業名單將于近期確定并公布。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本科高校要向應用型轉變。根據文件,2015年遴選10所左右高校(包括民辦高校)、約100個專業先期開展學校轉型和專業轉型。推出一批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選樹一批省級轉型發展示范高校和示范專業集群。到2017年全省除部委屬院校外,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占比達到70%左右,應用型人才年培養規模達到12萬人左右;到2020年,高等教育服務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意見提出了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八項重點任務”,包括:優化專業結構,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的應用型專業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模式改革;建立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機制;建設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師隊伍;健全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的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升服務區域發展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高校治理結構。
下一步,省教育廳將啟動轉型發展試點工作。
應用型人才擴大招生
在具體措施方面,文件指出,要嚴格控制高等教育總量規模,原則上不再增設新的本科院校。優先支持符合產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質量高、貢獻力強的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專業擴大招生。大力發展工程碩士、建筑學碩士、軟件工程碩士和農業碩士等專業學位類別,擴大專業碩士招生規模。
按照要求,工程碩士等有關專業學位類別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招收在科技應用和創新一線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
轉型高校部分專業可單招
中職、高職畢業生想要進入本科院校學習將有“立交橋”。文件中提到,轉型高校的部分專業可以通過“文化知識+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面向中、高職畢業生單獨招生。
去年,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將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分別為技能型高考和學術型高考。從2012年開始,遼寧省已經率先試點技能型高考,通過技能型高考途徑升學的在校大學生已經達到5萬余人。根據沈陽市目前的情況,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入校后,既可以選擇就業班,也可以選擇升學班。中職畢業生既可以選擇考高職院校,也可以考正規本科大學。中職生考大學一共要考6科,滿分760分(高考720分滿分),包括公共基礎文化課4科:語文、數學、外語各100分,計算機60分,小計360分;專業理論綜合1科300分,按報考專業進行專業理論綜合考試;專業技能實操加試1科100分,高考文化課考試一周后進行。此外,文件中還要求,今后要公布年度建議暫緩設置的專業“負面清單”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專業名單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記者就此專訪了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指導意見》起草的背景和主要過程。
答: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發展的戰略部署,《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對轉型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國制造2025》都明確要求引導、推動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
2013年起,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開展了《指導意見》研究起草工作。近兩年來,組織有關部門、高等學校、行業企業和專家學者對當前我國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經驗、案例、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組織我駐外使館教育處組、行業企業以及經濟、教育、財政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德國、瑞士、荷蘭、瑞典等國際競爭力位居前列的國家教育體系進行了系統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征求意見稿,廣泛聽取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部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高校等各方面意見建議,經過多次研究論證和修改完善,2015年7月27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并原則通過《指導意見》。2015年10月23日,《指導意見》由三部門正式印發。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轉型發展改革的高度重視,為“十三五”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堅定了高校轉型發展的改革信心。
記者: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加速發展,我國進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刻,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迫切要求加快培育發展新動力,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迫切需要加快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推動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結構和人力資源結構。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就是要更好地促進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就業質量、創業能力并奠定其長期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使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和學習者發展創造更大價值,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撐。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并向普及化發展,但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一些本科院校在辦學定位和辦學思路上脫離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專業設置、課程教材、人才培養結構和培養模式同產業發展實際、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辦學封閉化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現了就業難、招生難并存的現象。要破解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實行高等教育分類改革,解決部分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問題,引導這些高校走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融合發展之路,推動高等學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和質量提升,全面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記者:引導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指導意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系統總結了近年來高校改革發展實踐、吸收借鑒了發達國家先進經驗。轉型發展的思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明確政策導向。轉型的關鍵是明確辦學定位、凝練辦學特色、轉變辦學方式。基本要義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是辦學思路、辦學定位和辦學模式的調整,不是“掛牌”、更名或升格。文件牢牢把握這一政策導向,引導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把辦學定位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把辦學模式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形成科學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重視制度建設。引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關鍵是要著力解決轉型發展過程中“束縛過多、動力不足”的問題,通過體制改革激發地方和高校改革創新的積極性,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溝通銜接。文件既立足于在學校層面引導試點、形成示范,也立足于在制度層面通過試點推進整體性的體制機制改革,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三是加強省級統籌。轉型的主體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的責任在各省級政府。《指導意見》強調加強省級政府在轉型發展改革中的統籌作用,引導各地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出發,將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面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定位、優化布局、調整結構上,從各地各校實際出發,積極穩妥推進轉型發展改革,不搞一陣風,不搞一刀切。
四是堅持試點先行。充分發揮試點高校改革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加強對試點高校的指導和推動,形成示范效應。哪些高校需要轉型,不是簡單以本科院校的設置時間劃線,主要是根據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并結合高校的條件和意愿來確定。
記者:《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轉型發展的任務?
答:轉型發展涉及到高校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教學、師資結構等方面,是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指導意見》主要從四個層面提出了轉型發展改革的十四項主要任務。
一是明確類型定位和轉型路徑。確立應用型的類型定位和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責使命,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將行業、企業全方位深度參與作為轉型發展的路徑和推動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服務區域、產業發展。
二是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基礎設施三個方面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以校企合作治理為特點的治理結構,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和以適應產業先進技術的實驗實訓實習條件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以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建設需求為導向,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創業教育、與中高職有機銜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雙師型師資建設等方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加快應用型、技術技能型、復合型、科技創業型人才培養。 四是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導向,推動試點高校全面融入區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將先進產業技術的轉移、應用、積累和創新的要求貫穿到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科技服務等各個層面,推動試點高校提升應用驅動、實踐驅動的創新能力。
記者:《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具體配套政策措施,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答:指導意見針對當前轉型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薄弱環節,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旨在形成促進轉型發展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
一是落實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要把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考試招生、專業設置、職稱評定、教師聘用等方面給予試點高校更大的自主權,提高學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力資源市場變化的能力,促進高校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加大對改革試點支持力度。通過招生計劃的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支持試點高校符合產業規劃、就業質量高和貢獻力強的專業擴大招生。加強試點高校“雙師雙能型”高水平師資培養。支持試點高校開展與國外同類高校合作辦學。
三是加大改革試點的經費支持。完善相關財政政策,對改革試點統籌給予傾斜支持,加大對產業發展急需、技術性強、辦學成本高和艱苦行業相關專業的支持力度。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中央財政根據改革試點進展和相關評估評價結果,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等專項資金,適時對改革成效顯著的省(區、市)給予獎勵。
記者:請問下一步將如何有序推進部分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答: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條件較為成熟的省市已經先行一步啟動省級改革試點。一年多來,社會共識更加凝聚,路徑更加清晰。特別是過去幾年來涌現出來的轉型改革典型學校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一些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矛盾正在破題,地方高校辦學活力大大增強。這些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的新成果、新變化,既豐富了頂層設計的內涵,又強化了改革探索的實踐支撐,為下一階段轉型發展改革試點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下一步,我們要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有序推進改革試點,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力爭取得實效。
一是加強改革試點統籌指導。將轉型發展作為教育“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落實各省級政府轉型發展的責任主體,支持各地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整體布局結構出發,加強高等教育的統籌,有序開展改革試點,科學制定省級試點方案;教育、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共同建立跟蹤檢查和評估制度,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轉型發展工作的指導,促進改革試點落實“真目標”,實現“真轉型”,確保“真效果”。
二是加快推進配套制度改革。制定應用型高校的設置標準,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評估評價制度的導向作用,制定應用型高校評估標準,開展轉型發展成效評估,以評促建、以評促轉。制定試點高校擴大專業設置自主權的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支持試點高校依法加快設置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的新專業。支持地方制定校企合作相關法規制度和配套政策。
三是總結推廣試點典型經驗。在省級試點的基礎上,總結梳理改革試點的經驗和案例,推廣一批試點方案科學、行業企業支持力度較大、實施效果顯著的試點典型高校,并加大政策和經費支持力度,堅定改革信心,形成改革合力。
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是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關鍵一步,是一項重大改革舉措,更會引發深刻的觀念變革和理念創新,具有全局性、復雜性、長期性;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看,又具有緊迫性和艱巨性。當前,各地和高校正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抓實抓好,將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行業企業是地方高校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評價轉型成效的主體,希望行業企業能積極參與到轉型發展改革進程中來,形成促進轉型發展的合力,也希望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支持這一改革,為改革試點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