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專干”,在很多人眼里是個新詞,可在長沙理工大學,這詞已經用了12年,師生人人皆知。
“2002年,我們專門設了這個崗位。”曾從事多年學生工作的長沙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付宏淵說,“就業難是相對的。只要我們全力想辦法,就業工作再難也不難。”
付宏淵表示,這些年來,學校在每個院系配專職的就業專干一至兩人。有了他們,學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在93%以上,穩居湖南同類院校前列;實現了優秀畢業生、困難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100%。
近日,記者來到該校,采訪了近十名就業專干,聽到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80后周敏——為學生就業“全家總動員”
7點25分到7點50分早餐,到辦公室梳理一天工作;7點55分到8點50分去宿舍摸學生就業意向;8點55分到10點20分招聘會現場,與單位代表溝通交流;10點30分到12點10分辦公室處理工作,與約見的學生談話;14點到15點45分招聘會現場;15點50分到17點40分辦公室處理工作,幫另一撥約見的學生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同時將第二天相關招聘信息挑選出來發至年級QQ群……
記者手上拿到的是80后就業專干周敏某天的工作記錄。“常態”,周敏用兩個字概括她的這個記錄,她說招聘旺季時的晚上或周末,經常都能看到這么一幅場景:場內是她與用人單位招聘主管熱火朝天地交流,場外是她五六歲的兒子落寞玩耍。再加上她同做學生工作的愛人也參與籌辦招聘會,所以有人戲稱她是就業工作“全家總動員”。
“值!”周敏說,“有人說一個好的輔導員會影響一批學生,我要說,一個好的就業專干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周敏的工作可以用一串數字來說明:任現職780天,組織接洽了735場校園專場招聘會,最多時一天跑了14家招聘會,成功推薦35名學生,召開了12次就業動員會和就業困難學生座談會,一對一約談學生1000余人次,送走了兩屆畢業生25個班級823名學生,平均就業率97.45%。
“名片哥”吳振華——幫學生就業是“良心工程”
吳振華是學校資歷最老的就業專干,2003年一畢業就到這個崗位工作,整整13年。矢志不渝的原因是“幫助一名學生特別是貧困生成功就業,有可能幫助的就是一個家庭,這是個‘良心工程’”。
吳振華是土木與建筑學院的就業專干,也是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中著名的“卡片哥”“名片哥”。
說他是“卡片哥”,是因為他為每個學生建立《個性化就業檔案卡》,檔案卡包含學生自入學至畢業時個人家庭經濟、學習、獲獎情況、實習實踐、求職意向期望等模塊,實時更新有關信息。土木與建筑學院每年有畢業生600多人,檔案卡裝訂起來就是厚厚一本。每次出差去開拓就業市場或回訪用人單位,他都會篩選簡歷隨身攜帶,3月和12月兩次出差就成功推薦了4人。
說他是“名片哥”,是他有一個大盒子,里面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兩三千張名片,他笑稱這是一座能成功推薦學生就業的“寶藏”。多年來,他只要一參加校內外的校園招聘會或者開拓就業市場拜訪用人單位時,就會逮住機會發名片,同時“纏住”對方“要”名片。11月,他在梳理來校招聘單位信息時,發現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的需求信息不是很多,又加上這兩個專業“待就業”學生數量較多,經與學生及用人單位交流,發現這兩個專業的學生想要就業,最好是先去目標單位實習。于是,他從“名片庫”中找出一個合適的單位,并立即聯系選拔了8名應屆生和8名低年級學生前往應聘和實習,成功“推銷”3名學生。
“職業規劃師”田雙喜——“指導就業也有高深學問”
從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的田雙喜,做就業專干才5年多,就成了省內外小有名氣的專家:獨創了“一導一線兩平臺三體系”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即以可雇性為導向,以全程個性化指導為主線,搭建信息服務平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培育一個穩定的就業市場體系、健全一個教育服務體系、建立一個全程指導體系,自己也通過了全球職業規劃師認證。“指導就業也有高深學問。”田雙喜說。
2010年臨危受命擔任交通運輸學院就業專干的時候,田雙喜有些焦慮,因為院里的就業工作在全校年終考評中直線下滑。于是,他找學生座談、走訪用人單位,發現其中原因之一是學生職業規劃意識不強、主動性不夠。為此,他率先在校團委申報注冊了職業生涯規劃協會,改單一的就業指導課形式為朋輩輔導,改職業規劃教育“要我規劃”為“我要規劃”。之后,他又精心打造“職業規劃開講了”“名企聯盟求職訓練營”等活動,加強學生的求職技巧訓練,通過成立學院就業信息工作小組,建立調研長效機制,收集的就業信息單位數量達到400余家,崗位數量1500多個,新增22家就業基地。(記者 李倫娥 陽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