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自去年開始,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讓國內教育逐漸變化出新的樣貌,而此次“兩會”各項提案議案中透露出的信息也代表著未來教育可能的發展方向。盡管今年“兩會”對教育的關注度有所降低,但在這一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中,各家言論仍然值得一觀。
胡衛:提案直指國際課程
近兩年國際學校、國際班火了,然而火的背后卻是國際課程班缺乏監管、管理混亂的現狀。在不少二三線城市,學校打著國際班的幌子與中介合作,一方面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國際班欺詐學生家長的事件也時有發生。然而在目前,針對國際課程的相關管理細則仍然是一片空白,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教科院副院長胡衛將高中國際課程的規范問題擺上了臺面。
胡衛指出,政府應建立國際課程第三方評估體系,以此加強對國際課程從教學內容到升學出路的全方位監督,并逐步關停中介與學校合作的國際班級。國際課程教育應擺正自己的辦學目的,不能將國際課程變為“洋應試”。
去年4月,在北京禁止公辦學校開設國際班之后,武漢、深圳等地也緊隨腳步叫停公辦學校國際班,此外上海、廣州也對公辦學校的國際班在收費方面加以約束。在公辦學校逐步緊縮國際班的背景下,暗藏的卻是另一個明確的辦學導向。胡衛提出,公辦高中應該逐步取消國際班,將國際課程讓位于民辦學校。
近年來,隨著各界對民辦學校的逐步重視,民辦教育如何個性化辦學、體現辦學特色便成為了大眾廣泛討論的熱點,而將國際課程作為民辦學校獨立于公辦學校的特點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姚明:需推廣專項體育課
初,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當選中國足協副主席,這也是教育界代表首次進入中國足協高層,緊接著教育部便揭開了國內足球教育的新帷幕。7月,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學校體育座談會上表示,力爭校園足球取得重大突破;11月,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正式拿出了校園足球的具體方案。在各地學校掀起足球熱的同時,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運動員姚明也亮出了自己有關推廣專項體育課的提案。
與傳統的語數外科目不同,體育課程由于其項目廣博、互相平行而使得難以通過一個籠統的教育手段來完成。因此,姚明認為應該推廣專項體育課程,在學校教育階段打好體育基礎以推動未來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體育課被忽視是各地學校間非常普遍的現象。一方面是高素質的體育老師數量稀少,另一方面是應試壓力沉重擠占體育等“副業”時間。姚明在提案中也提及了包括上述難題,但他最關注的仍然是體育運動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傷害問題,他也對此表示體育教育不能因噎廢食。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姚明的這一提案與校園足球的推廣不謀而合,在相關體育課程的推廣下,培養出的將是龐大的球員基數。盡管各地紛紛響應號召將足球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但最終缺失的仍然是專業的老師、評測方法和教學體系。如何解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矛盾,依然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莫言&李光宇:關注免費教育
教育公平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此次“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董事長李光宇帶來的議案建議,取消中考,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同時推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無獨有偶,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莫言也提出,是否可以考慮將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的范疇。
李光宇認為,12年義務教育會同高中階段免學費將能夠極大地惠及青壯年勞動力素質的提升,同時也能讓更多貧困學生減輕經濟壓力。在莫言看來,目前農村幼教的發展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應從立法層面上給予學前教育、農村的幼兒園建設關注,并建議國家在進一步富強之后可以考慮將學前教育納入免費教育體系。
盡管兩人提出的建議處于不同的年齡段,但其核心仍然是教育公平問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要繼續促進教育公平,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免費教育是否會惠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尚需時間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