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9日訊(記者 萬玉鳳)跨地區、跨醫院看病時,患者不必再抱著一大摞病歷檔案,直接通過手機訪問之前就診醫院的大數據中心,就可以查詢歷史量測數據,獲得方便快捷的醫療信息服務。以透明計算理論為基礎的健康信息推送系統,正將這一愿景變為現實。
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今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率清華大學“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問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項歷經20余年的潛心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透明計算的新概念,成功研制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超級操作系統和一系列具有原創性與系統性的重大創新成果,對擺脫操作系統長期受制于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形成新的信息技術產業鏈具有重大意義。
計算機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核心問題。在這一領域,馮·諾依曼結構,即存儲程序式結構一直以來占據主導地位。1991年以來,張堯學帶領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突破馮·諾依曼結構的局限,透明計算被國外同行稱之為“先于云計算、包含云計算”的網絡計算模式,為網絡計算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和理論基礎,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詹睿妮認為“透明計算將是下一個計算時代”。
透明計算,其核心是從網絡計算的角度出發,把存儲、運算、管理進行邏輯或物理分離,在執行上進行有緩存的流式運算,把計算還原成“不知不覺、用戶可控”的跨設備、跨平臺的個性化服務。
利用透明計算原理,張堯學率領的科研團隊設計了全新概念的超級操作系統。超級操作系統代碼存儲在一臺云服務器上,它允許一臺近乎“裸”終端機連接訪問。用戶端系統上不安裝任何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而在執行時,通過網絡從服務器上動態調用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在終端系統上執行。這就打破了操作系統和硬件間的捆綁關系,用戶可自由選擇各種軟硬件服務。
這種“流式計算”方法以用戶為中心,將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轉變為能讓用戶隨時隨地獲取的服務,這些服務由服務器統一管理和維護,如同水、電等資源一樣,用戶需要時源源不斷地供其使用,用戶使用完畢后又自動流走,從而始終保持小終端的輕便,為簡易化操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