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進行“三集中一覆蓋”為原則的城鄉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即:高中向園區集中,初中向縣城集中,小學高年級向鄉鎮集中,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教學點)向自然村覆蓋,教育教學質量一步步趕了上來。
■本報記者 周洪松
“過去在化皮中學上學離家遠,尤其是冬天,天沒亮就得從家出發,摸黑走山路一個多小時才能到校。現在再也不用起早貪黑奔波了,學校條件也比過去好多了。”搬進新校園,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三中學九年級(1)班學生張笑穎對自己如今的學習生活很滿意。
近年來,寬城進行了“三集中一覆蓋”為原則的城鄉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即:高中向園區集中,初中向縣城集中,小學高年級向鄉鎮集中,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教學點)向自然村覆蓋。如今,隨著布局調整基本完成,該縣城鄉教育日趨均衡,全縣教育資源得到整合、辦學條件得以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當地百姓紛紛稱贊。
“被逼出來的發展模式”
寬城地處山區,是承德市最小的一個縣,總人口只有25.1萬人,2006年后,隨著人口增長低谷的到來,農村學校生源少、教育資源分散等問題愈發突出。
與此同時,許多富裕起來的農村家庭學生迫切想進城就讀,給縣城學校帶來巨大壓力。據統計,當時縣城唯一一所初中的班容量達到70人以上,而有的鄉鎮中學全校學生不足100人,城鄉教育不均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如何用縣里有限的財力改變這一局面?通過走訪調研,縣里確定了“三集中一覆蓋”發展模式。
“縣里花大力氣就教育問題進行調研,反饋意見集中表現在家長對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的渴求上。可以說,我們這種發展模式是被逼出來的。”縣教育局局長王子文說。
5月,占地450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多元的寬城教育園區開工。龍須門、安達石、黃崖子、化皮、大字溝、亮甲臺等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建設同期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