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徐太九教師分析,總體來說,地理試題難度有所增大。地理試題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提問也是環環緊扣;分析和推測特多。體現了地理課標的指導思想,即讓學生學有用的地理知識。全面踐行了大綱考核目標和要求:能有效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等等。
歷史:
王小龍教師分析,今年的全國新課標全國Ⅰ卷文綜歷史試題,總體來看,難度較去年高考略有下降,以綜合考查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導向,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側重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和知識遷移的能力,全面滲透新課程理念。試卷整體上保持穩定性和延展性,選擇題考查知識性的內容在增加,與教材內容更貼近,且題干文字較少,節省審題時間;主觀題兼顧考查中外歷史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分析、綜合和應用歷史知識的能力。
今年考查內容有一定變化。從中外史試題所占比重看,考查中國史試題的比重較大。從教材模塊看,試題基本涵蓋必修教材三大模塊的內容,選擇題以考查政治史和經濟史為主。從試題設置形式看,增加了表格題(兩題)和圖畫題;與往年相比,41題小論文題在題型上并沒有太大的改變,材料文字不多,重點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和總結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體現高考的選撥性功能。
政治:
鄧宇星教師分析,新課標I文綜高考政治試題延續近幾年來命題特點和命題思路,依據《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堅持“能力立意”的指導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試題回歸課程標準、回歸教材,回歸社會,試題的思路清晰,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合理控制了試題的難度,強調學生思維品質的考察,即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強調理論聯系生活實際。
試題力求平穩過渡,更注重內容的科學、規范、新穎,結構難易度比例、題量都比較穩定,凸顯對基礎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考核。題型穩中有變,選擇題未出現計算、圖表、漫畫和古詩等往年常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