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創建于1984年,是江蘇省唯一一所以工科專業為主,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省屬本科應用型院校。199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被教育部確立為首批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坐落在江南歷史文化古城、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腹地--江蘇省常州市,占地近1500畝,校舍總面積40多萬平方米。
學校設有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商學院、教育學院等15個院(部)。設置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教育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等40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文學、法學等七大學科門類。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特色、品牌專業(建設點)、省重點建設學科、省重點建設實驗室、省工程中心、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近20個,省級精品(優秀)課程近13門。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省控線 | 線差 | 錄取批次 |
2015 | 344 | 328 | 310 | 18 | 二批 |
2014 | -- | 329 | 312 | 17 | 二批 |
2012 | 343 | -- | 312 | -- | 二批 |
2011 | 344 | -- | 320 | -- | 二批 |
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15000多人,教職工1200多人。有專任教師700多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近5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0人,省教學名師2人。教師隊伍中有49人被東南大學、江蘇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聘為博導、碩導或兼職教授,有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還聘請邱定蕃院士等50多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特聘教授、全職教授或兼職教授。
建校20多年來,學校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三大戰略,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和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以質量求發展,以科研促教學。堅持“學校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理念,堅持學術性、技術性、師范性“三性”和諧統一,實施畢業證書、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教師職業基本技能證書“三證書”畢業制,培養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踐教學的“雙能型”職教師資和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建校以來,學校先后向社會輸送了2萬多名本專科畢業生。他們以優秀的品德、厚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近年來,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近幾年來,學校教師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學校教師承擔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6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省部以上獎10多項。教師申請國家專利48項,其中已獲授權24項。
目前,學校圖書館藏書近120萬冊,年訂購中外文期刊1761種,電子圖書56萬種,擁有中國學術期刊、維普中文科技期刊、EI工程文摘數據庫、EBSCO-HOST等中外文數據庫24種。
作為首批全國職教師資重點建設基地,“十五”以來,培訓基地為全國和江蘇省培訓職業學校校長、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近萬人,還承擔了培訓國外職教師資的任務。
學校注重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每年選派多位中青年教師出國深造,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邀請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烏克蘭等國專家來校講學任教。學校先后與德國、美國、烏克蘭、韓國、挪威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與德國國立梅澤堡應用科學大學進行“2+2”跨國本科人才培養;與德國F+U集團薩克森職業培訓學院等合作建立中德諾浩汽車實訓基地,接軌德國汽車行業和職業培訓,培養我國職業教育急需的汽車維修專業教師和汽車維修領域高端技術人才;與挪威、德國、英國等國家的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先后獲得“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 “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等多個榮譽稱號。
當前,全校師生員工正在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工作全局,堅持“立足江蘇、輻射全國、面向職教、服務經濟”的服務面向,扎根職業教育這塊生態沃土,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為早日把學校建成國內知名的現代化技術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
中德國際學院
招生代碼:1724
中德國際學院是由國家教育部、教育廳批準,列入國家本二批次統招計劃的合作辦學項目,實行“2+2”分階段跨國培養模式。 中德國際學院被德國薩克森o安哈爾特州政府稱為“德中合作辦學的樣板”、被我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譽為“中德友誼的橋梁”。
專業課程教學強勢:合作辦學共有環境工程、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及市場營銷四個項目,運用德國優質教育資源,構建以應用、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強調實訓、實踐能力培養。
德語教學穩定高效:德語實行小班化教學,每年有專職德籍德語教師四名,另有九名德國教授專程來學院從事專業教學,外教課時數超過60%,學生平均出國率80%,學生畢業率80%以上。
留學費用經濟合理:四年(含國外)學費、生活費總計30萬左右,費用經濟合理。
學生發展空間較大:學生畢業可獲得中、德兩國學位文憑,有40位學生在德國繼續讀研深造,部分學生進入德國公司工作,獲得工作簽證。近幾年來,國內就業前景良好。
中德國際學院列入國家本科第二批次統招計劃:達本二線,BC就可錄取,并可適當降分錄取。
東方學院
招生代碼:1831
東方學院是1999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成立的首批公有民辦二級學院之一,學院坐落在江南名城--常州,依托母體學校--江蘇技術師范學院辦學。東方學院設置27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理、文、經、管等學科門類,在校學生5300余人。學生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德智體綜合考評合格,符合學校畢業條件的,按江蘇省教育廳統一規定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授予學士學位。
學習環境-優美和諧 東方學院坐落在江蘇省常州市中吳大道旁,古運河畔。校區在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南端,校園內建筑別具一格、氣派雄偉、景色別致、環境優雅。與學校本部共享各種資源,各類基礎設施齊全,后勤服務系統完善。
師資隊伍-治學嚴謹 東方學院始終堅持把教育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教學任務主要由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優秀教師承擔。各專業由資深教授或博士任首席教師,卓有成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培養機制-科學合理 東方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精專業、強實踐”的應用型人才,學院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則,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組織進行分級教學和分型培養。
校園文化-豐富多彩 東方學院團學組織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內涵深刻、主題鮮明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在多維校園文化舞臺上,學生意氣風發,展現才華,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成為校園一道亮麗風景線。
學生管理-規范高效 東方學院建立健全“三導”(學業與就業導師、班主任輔導員和導生)工作隊伍,構筑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學生工作網絡,運行了全天候工作機制,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規范高效的學生管理工作,讓廣大學生學習生活開心,社會各界和家長放心。
就業前景-空間廣闊 常州市處于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腹地,快速發展的區域經濟為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奠定了廣闊空間。近幾年來,東方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