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開學時間入學指南及錄取通知書發放

思而思學網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23年,90余年的歷史傳承,學院已發展成為以涉農專業為特色的多學科、綜合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以校本部為主體,江蘇農博園、江蘇茶博園相呼應的“一主兩翼”校園格局,現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

學院坐落于南京市東郊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區,占地面積3563畝,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設有農學園藝、風景園林、畜牧獸醫、生物工程、經濟管理、人文藝術、機電工程、信息工程等8個系59個專業(方向),在校學生13000余人。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職教師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168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9.8%,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6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十大科技標兵1人,江蘇省“333”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和培養對象5人、六大高峰人才培養對象5人。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

實驗實訓。建有江蘇農博園、江蘇茶博園兩大校內實訓基地,核心區面積5635畝,輻射區10000多畝。基地建有作物生產、園林工程、畜牧和等5個教學工場和植物工廠化育苗、植物保護、農業物聯網應用等6大實訓中心,建有國家南方丘陵地區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國家南方鄉土樹種良種繁育基地、江蘇省現代園藝工程中心、江蘇省茶業科技創新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等19個重點產學研平臺。現已成為融教學實訓、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科普教育及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學院建有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農業技能大賽比賽基地,承擔全國農業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新城疫抗體測定、植物組織培養、藝術插花、小動物手術、農業機械維修、種子質量檢測、手工制茶、農產品檢測等所有比賽項目。現有117個實驗室和實訓中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9332余萬元。

辦學特色

學院始終堅持農林職教的辦學方向,確立了以服務“三農”為宗旨,能力培養,走產學研一體化之路的辦學理念和“課堂移村口、師生到田頭、成果進農戶、論文寫大地”的踐行思路,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政校行企聯動實現辦學體制的突破。與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蘇農博園和江蘇茶博園。與太倉市政府、省監獄管理局等合作定向招生,適崗培養農村經營管理骨干和新型職業農民。校企合作組建職教集團,學院以“人才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和成果轉化鏈”為紐帶,以合作共贏為目標,與袁隆平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牽頭組建了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與上海光明乳業集團、江蘇紅太陽集團、江蘇亞振集團等企業合作,推進“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開辦了“光明乳業班”、“紅太陽班”、“亞振班”等訂單班,校企雙主體共同培養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積極開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南京林業大學、揚州大學、金陵科技學院開展聯合培養本科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

產學研創并舉形成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三大平臺。分別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職教集團和產業推廣應用平臺。先后投資4億多元建成的江蘇農博園和江蘇茶博園,擁有3000多個工位數,能提供610項實訓服務,滿足了全部涉農專業的實踐教學需求。學院牽頭組建的職教集團內成員單位通過開展人員培訓、開放教學工場及實訓中心,組織課題研究,研制課程標準,組織行產業開發等實現優勢資源共享,集團內企業解決了學生頂崗前的“實踐演練”問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院依托行業支持,建設了國家丘陵地區優質牧草繁育基地、國家梅山豬保種場、國家南方鄉土樹種良種繁育基地、江蘇省草坪草和林木種質基因庫、省級高校協同創新項目??江蘇現代園藝工程技術中心以及院士工作站、江蘇省茶業研究所、江蘇現代種業發展研究院、江蘇省食用菌研究所等一批科研和產業推廣平臺。

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學院以成果轉化為重點,托起了草坪草和彩葉苗木兩大農業優勢主導產業,以產業拉動、科技推動、企業帶動、培訓驅動的方式,積極投身農業科技推廣主戰場,努力服務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自2009年以來,學院實施省委省政府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陽和沭陽四縣分別實施“5111”工程,即發展5大產業,推廣10項實用技術、建設10個特色示范村、培訓1萬農民,創造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業績。

辦學成果

,學院“農科專業工學結合培養高職人才機制與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榮獲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建園林工作室 育高職園林技術精英人才的創新與實踐”獲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人才培養水平顯著提升。學院先后建成了7個國家重點專業,7個省品牌特色專業,4個省重點專業群,建成1個國家級園林專業教學資源庫,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省級以上精品課程,打造了1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教學團隊,培養了1名國家級和4名省級教學名師。“十一五”以來,依托產業推廣平臺承擔973、863、948等國家級科研項目72項,獲得各類科技獎7項,其中神農中華農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持有國家發明專利26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35個。

我院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2005年以來學院連續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5年榮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遴選為“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據歷年就業藍皮書,畢業生就業率、創業率、就業競爭力等指標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均名列前茅。近3年,企業滿意度均在91%以上。

服務三農效益顯著。自2006年以來,累計培訓農民、農技人員12萬人次,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培訓農技人員1100多人次。

學院依托專業和產業優勢,始終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推廣農作物良種500萬畝,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萬多畝,推廣彩葉苗木20萬多畝,輻射20多個省(市),帶動6萬戶農民致富。由學院最早開發推廣的草坪草和彩葉苗木產業已被省政府確立為寧鎮丘陵地區兩大優勢主導產業。學院積極參與省委省政府“掛縣強農富民”工程,與句容、泗洪和溧陽三縣市掛鉤,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標,全面實施產業幫扶。在泗洪縣,由學院幫扶發展的草莓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

示范輻射成效明顯。學院現為全國農業職業教育研究基地組長單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全國農業技能大賽基地。先后舉辦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國師資培訓班;承辦了“中法農民教育”、“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全國草業產業發展”、“全國茶業科技創新”等高層論壇。連續五年承辦全國職業院校農業技能大賽。

學院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滇西邊境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啟動會”,與云南普洱合作,帶動滇西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承擔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市的現代職教發展項目。在中國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主持下,與湖南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

學院探索農林職業教育發展之路的創新實踐,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時任教育部長周濟、農業部長孫政才,近三任省委書記、省長都先后到學院視察指導工作。

近三年中,省內外有300多所兄弟院校先后來我院考察交流;《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省級以上媒體200多篇次對學院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國教育報》以《農林院校照樣可以辦得如此精彩》為題深度報道我院農科專業辦學。《農民日報》以《廣接地氣 鍛造新軍》為標題,大篇幅報道我院近年來取得的辦學成就和形成的辦學特色。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