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這是全面評價學生的關鍵,需要依托社會、學校、家長三方面的力量,家長是建設新課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來自家長的信息尤為重要。那么,我校家長評價情況如何呢?
我校科學組對20XX年七年級300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家長重學科學習,輕德育培養。260份有效問卷中,對在回答當父母者“考慮孩子前途時最為關心的問題是什么”時,比例最高的是“學到知識”,占44.2%,其次才是“良好行為習慣”,占20.7%,身體健康占35.1%。問卷問及“您認為好孩子的主要標準是什么?”家長的回答前3項依次為“學習成績好”占50%;“道德品質好”占36.2%;“身體好”占27.8%。有近一半的家長要求孩子進入高一級的重點學校。這表明,父母評價孩子的首要標準是學習成績。有關專家分析,這樣的觀念表現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不重視孩子全面發展,使得未成年人從小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為習慣,如:只會讀書,不知世間萬物;以自我為中心,不會關心他人;思想拘謹,缺乏生活興趣。同時,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期望過高,有的連一次小測驗都要看名次找過錯,往往會給孩子造成難以承受的心理壓力,扭曲孩子的人格,造成孩子厭學、逃學,甚至走上自殺之路。
那孩子們又是怎樣評價父母呢?為了深入地了解學生,我同時在2006年初對我校初中生和父母的關系進行了一次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同卷式.共有8個班422名學生參加調查。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認為自己不被父母了解的學生占總人數的98%。很少與父母進行溝通的學生占總人數的96.5%。這兩個數據說明學生與父母關系僵化,溝通不足。這一情況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必須改變家長評價功能薄弱的現狀,讓家長通過走進新課程,了解、體驗、感受新課程,改變教育觀念,采取最佳的應對策略,以積極的心態適應課程改革,積極地配合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結合實踐實際,我們認為設計“科學親情作業”,能很好的發揮農村家長評價的激勵功能,更有利于發揮農村家長在新課程改革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科學親情作業”
傳統的親情作業主要是開展親情教育活動,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年齡和特點,選擇相應的親情教育內容和實踐方式。例如,對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承包一項家務活動;為父母做一頓飯菜;為父母洗一次腳;與父母談一次心;為父母制作一件禮物。雖然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目的一致,即讓學生感悟親情,孝敬父母,并學會生活自理。
筆者認為“親情作業”不一定只有在家中才能完成,“親情作業”肯定離不開家庭,但絕不應僅僅局限在家庭,而應該滲透到學校的日常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校內也能接觸到德育作用。同時親情作業能夠緩解情感發展的暫時不足,但要讓整個學生群體都能在個人發展中重視情感,成為人文素質、社會情商較高者,親情作業更應該成為生活常態,而不能依靠突擊“補課”。家長也應成為完成作業的一份子,參與其中才更有利于親情的流露和培養。所以我想到了滲透到學科教學的親情作業,,“科學親情作業”主要是指結合科學學科特點,學生與家長一起完成小調查,小實驗,小制作,社會實踐小論文和一些科學研究性學習和作業等,家長與孩子要相互合作和分工,相互鼓勵,共同完成,在過程中感悟親情,學習新知,共同進步。
三、“科學親情作業”實踐探索
結合科學學科特點,我們每學期設計“親情作業”,以下是“科學親情作業”的一些設計和具體操作.如:
1、家長參與班級作業評價
將全班學生的一份科學優秀作業裝訂成冊,由孩子輪流帶回家,家長和孩子一起當評委,評出前10名。如學生、家長對作業冊的評價表
2、快樂的周末作業
快樂的周末作業,每周一份,設計安排了“互動平臺”“學生的話”和“家長的話”這三大板塊內容,旨在通過“互動平臺”將每周所學的知識要點、復習重點及好的解題技巧與學生和家長進行交流;通過“學生的話”教師和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收獲與困惑,并使學生在獨立撰寫“學生的話”時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總結;另外通過“家長的話”可以使學生及時地感受到家長對其的贊許、鼓勵與督促,并使教師及時了解家長對此項作業的要求與期望,以便更好地加以修改和完善,從而使“互動平臺”“學生的話”和“家長的話” 這三大板塊內容成為教師、學生與家長交流互動的良好平臺。
3、家庭小實驗設計
家長作為評價者的新角色,將有利于具體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增強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意識,提升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層次,有利于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如教學《種子的萌發》《植物的一生》《蠶的一生》《月相》《嫁接》這類周期較長的內容時,可讓家長參與評價孩子的研究活動。教師可采用評定量表請學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價。這樣既有利于家長支持和督促學生的實踐活動,又使課內和課外的教學得到有效的連接,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任務學習單:科學家庭作業——嫁接
4、開展親子科學小制作比賽和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利用學區每年的“科技十佳”評比活動,邀請家長參與,鼓勵家長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聘請有經驗的家長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師,家長在活動中給自己孩子的方案出謀劃策,共同關注實踐過程。教師給予評價,發給優勝家庭證書等,大大提高家長自主參與意識。
在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合作下2007年甌北學區科技節暨學生“科技十佳”評比多名學生獲獎:陸瑞祥同學撰寫的小論文《甌北鎮廢舊手機去向調查》、葛海宣同學撰寫《流過家門的污水河》、張鵬偉同學撰寫《探索豆芽形成的條件》分別獲一、二、三等獎,葉群力制作的《天鵝湖》獲二等獎。
四、活動反思
“科學親情作業”能很好的發揮家長評價的激勵功能,讓親子關系更和諧。體現在:
1、“科學親情作業”有利于發揮家長評價的激勵功能。多樣化的評價精髓是鼓勵發展。體驗成功喚起學生對未來希望的自信心。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如果孩子們成長在鼓勵他們自然﹑順利地發展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中去;他們將變成自我激發者、自我學習者。同時有信心解決任何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就應該是這樣的。家長只有參與了新課程,參與了孩子們的活動,才能作到真切地去發現和發展孩子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孩子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孩子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同時家長參與評價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主體多元化理念。家長參與評價他有助于幫助老師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方方面面的進步,促進家長 、學校和老師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溝通。
2、“科學親情作業”有利于家長的角色從一元走向多元,家長不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學校課程改革的決策者和參與者。家長的素質不斷提高,不再停留在原來“問題家長”的角色,即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在校方的要求下,家長被動地參與、支持學校對孩子的管教,而現在是家長主動參與學校、課程決策和學校常規管理,家長參與和決策,有利于課程決策的民主化,使課程改革真正發揮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
3、“科學親情作業”中真情家長的評價不僅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減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使家長們看到孩子的進步,同時也使孩子們看到家長對自己的認可,從而更加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科學親情作業”有利于吸引并組織家長參與其孩子的教育活動,與新課程進行零距離接觸。家長作為評價者的新角色,將有利于具體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增強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意識,提升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層次,有利于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
同時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如:科學親情作業的開展貴在教師的堅持,家長的參與,學生的自主。對三者的毅力和創造力,大家能否堅持不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還有家長的科學素養也是對活動順利開展的一大障礙。同時“親情作業”對于不懂得感恩、不懂得體恤父母、不懂得情感建設和發展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及時的補救,值得充分肯定和推廣。但怎樣布置“科學親情作業”,怎樣使“科學親情作業”既讓學生們感到生活豐富多彩,又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同時還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卻是一門學問,值得學校和老師們認真思考。